學(xué)生們陸陸續(xù)續(xù)撤回到校園,頓時讓整條街上空曠了起來。
朱翠花桶里的米飯早就賣光了,把車子和桶送回去刷干凈后,又返回到這里,陪沈莞擺攤賣鞋。
到了這個時間,街上零售的商販基本也走了,他們主要的服務(wù)對象就是學(xué)校里的學(xué)生。
學(xué)生回寢室,他們自然會散場。
但沈莞卻在堅持,因為附近的餅干廠,時常會有女工人下班晚。
沈莞今天賣出去的兩雙鞋,幾乎都是那里的女工買的。
而大學(xué)里面的學(xué)生,通常都是一眼喜歡,但問完價格之后,遺憾的走了。
中醫(yī)學(xué)院并非人人條件好。
能上大學(xué)的孩子,在這個時代確實是香餑餑,但有很多人,出自農(nóng)村,代表著全家人甚至,全村人的希望。
她們手里的錢并不足以支撐她們隨意消費。
沈莞見過最真實的,比如楊梅。
她每花一分錢都要計較,精打細(xì)算,恨不得把算盤打到別人身上……
讓她花兩塊錢買一塊透明皂她都不愿意,黃花是買三十塊的鞋子呢?
沈莞正在溜號。
餅干廠的大門就打開了,女同志們成群結(jié)隊,有說有笑的從里面出來。
有的騎著自行車,匆忙上路。
有的把自行車推在手里,一邊走一邊跟同事閑聊。
也有的,干脆就是走著走的,與同事道別后,四散而去。
沈莞的攤位前經(jīng)過了幾個人。
除了騎自行車的人,嗖一下沖過去,走路的幾乎都會停下來看一眼。
“鞋怎么賣?”一個梳著麻花辮子的大姑娘問道。
沈莞知道,像她這樣,成熟的,待嫁姑娘是最最舍得給自己花錢的。
她們的家里人,只要不重男輕女,或者家里是獨生女的,也都愿意讓姑娘花錢打扮。
姑娘打扮漂亮了,才有更多機(jī)會找到一個條件好的人家!
要么就是本身家里條件好的,平時吃穿用都在商場買,自然更沒必要差她這雙鞋錢。
沈莞遇到這樣的顧客,就是拿出最大的熱情招待。
“得看你要哪雙了,咱們家都是商場甩貨的鞋子,打?qū)φ郏壬虉霰阋艘槐赌?。?
“集源市場,這種鞋一抓一大把,你當(dāng)我什么都不知道,好忽悠呢?”女人拎著鞋子拿起來看了看,又不屑的放了下去。
顯然,沈莞這次看失眼了。
她碰上的是跟她干同行的冤家,而非自身條件好的獨生女。
“市場里的東西有好也有壞,不說旁的,你光看咱們家鞋的質(zhì)量和款式,是不是一抓一大把那種。”
“再有,你到省城的商場里頭看看,好好比對比對,有的質(zhì)量還不如咱家好呢,人家不照樣收你百兒八十的?!鄙蜉感χ忉?。
“可人家在商場里頭賣,有服務(wù)有柜臺,你有啥啊,一個破地攤,咋跟人家比?”女人開始不依不饒的吵吵起來。
沈莞是在這里做生意,不是說相聲。
當(dāng)女人開始挑刺以后,她就不搭理了。
但是女人還不走,指著攤位上的一雙鞋子問:“你那雙鞋賣多少錢?”
“哪雙?”
“紅色的那個,拿來給我試試?!?
朱翠花剛要把鞋遞給她,沈莞就攔住了,提前對女人說道:“這雙鞋價格30,你能接受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