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七十章鐵餅
一人得道,雞犬升天。
這一句諺語用來形容太湖城再合適不過。
太湖城地處位置偏僻,境內(nèi)多山川丘陵,以至農(nóng)牧業(yè)貧乏,又無礦產(chǎn)資源等牟利產(chǎn)業(yè),故而在前朝時期一直較為窮困。
但是自蘇翰林登基稱帝后,太湖城就搖身一變,飛上枝頭成了鳳凰。每年非但無需向帝國上繳賦稅不說,國庫反會下?lián)艽罅拷疸y錢糧,讓本不富裕的太湖城一下膀大腰圓起來。
城墻建得巍峨高大,道路修得四通八達(dá),房屋砌得寬敞明亮——
要說旱災(zāi)對南境哪個城造成的災(zāi)害最小,非太湖城莫屬,因?yàn)榘傩占壹叶加写婕Z,只要不是懶漢人家,家里糧垛都裝得滿滿的,若能勒緊褲腰帶省著吃,吃兩三年都不成問題。
官員也都大有作為,旱災(zāi)初現(xiàn)端倪就警覺起來,全境興修堤壩蓄水屯水,旱災(zāi)甫一顯露兇相,當(dāng)機(jī)立斷下令停止農(nóng)田灌溉,棄田保水。
沒別的,縣府州城的官家糧倉都裝得滿滿的,官員們心里有底氣,便是一年不種地也餓不死百姓,但是一年沒水喝,絕對是一場天大的災(zāi)難。
事實(shí)證明太湖城官員的決斷極為明智,救了太湖城萬千百姓的性命。
旱災(zāi)至今,太湖城百姓的飲水從未斷過,盡管一個人一天只能領(lǐng)到一碗清水,但人都還活著,活著就有希望。
百姓們雖有憂慮,但仍然安穩(wěn)過著日子,沒人鬧騰,更沒人造反,因?yàn)榇蠹倚睦锒加信晤^,官家的作為也讓他們有信心熬過這場旱災(zāi)。
說到底還是因?yàn)榧依镉屑Z心里不慌。
“若大禹每一戶人家都能似太湖城百姓這般安居樂業(yè),那將是怎樣一片盛世江山?”
“若百姓人人吃飽穿暖,倉有余糧,手有銀錢,朕何愁江山不穩(wěn)?”
“可惜啊可惜,這萬家燈火不過是夢幻泡影,是靠朕每年撥糧撥款堆砌出來的,一旦朕停了它的糧款,恢復(fù)它的稅收,無需幾年它就會被打回原形。”
“哎,難道天下窮苦百姓就活該世世受苦受難,就活該世世饑腸轆轆,就不能過一過頓頓有米有面,頓頓有魚有肉的安樂生活嗎?”
蘇翰林站在太湖城的城墻上,望著城內(nèi)的萬家燈火,感慨連連。
一身粗布麻衣的他,看上去無甚特別之處。
若穿著這一身打扮走在大街上,頂多會有人多看他兩眼,覺得這個白發(fā)蒼蒼的消瘦老頭頗有幾分威勢,好奇心重的人,或許還會猜測一下他的身份。
僅此而已。
蘇皇大帝,走下龍椅,脫下龍袍,換上粗布麻衣,就是一個頗有幾分威勢的老頭。
他的個頭比站在一旁的蘇翰舉略高半頭,身體格外清瘦,皮膚暗淡粗糙,須發(fā)蒼白,臉上褶皺又多又深,眼窩凹陷,目光略有幾分渾濁,臉相因太過清瘦塌了下去。
他的身上透著一股子死氣。
“大哥,你已經(jīng)做得夠多夠好了。放下吧,安享兩年清福。你看你,這都操勞成什么樣子了?”蘇翰舉站在蘇翰林身旁心疼關(guān)切道。
“呵,你還好意思說?!碧K翰林嗤鼻冷笑,道:“讓你去帝都陪我聊天解悶,你去過嗎?到頭來還得老子拖著半死殘軀大老遠(yuǎn)跑來看你?!?
“那不是怕給大哥你添麻煩嘛?!碧K翰舉摸摸鼻子干笑道。
“添個屁麻煩,誰愛說就讓誰說去,他們說累了說煩了,自然就閉嘴了?!碧K翰林沒好氣地說道。
“翰舉,你說——”
“嗯?”
“像這樣的盛世繁華真不可能實(shí)現(xiàn)嗎?”蘇翰林指著萬家燈火問道:
“帝國這么大一個龐然大物,竟然需要社會最底層的窮苦百姓扛著前行,你不覺得這是一件可笑又可悲的事嗎?真就沒有辦法免除百姓賦稅,讓老百姓過上安穩(wěn)富裕的生活嗎?不說天天大魚大肉,可三五天吃一頓不算過分吧?”
蘇翰舉皺眉,道:“沒有賦稅就沒有銀錢,沒有銀錢帝國如何養(yǎng)兵養(yǎng)馬?如何修渠鋪路?如何賑災(zāi)放糧?沒錢甚至都發(fā)不起官員的俸祿,官員沒俸祿,吃不飽肚子,那不就都回家種地去了?”
“所以得變,從根上變,廢除這個破舊不合理的制度,建立一個真正為老百姓好的新制度。”蘇翰林渾濁的眼眶里猛然亮了起來。
“怎么廢除?如何建立?”蘇翰舉好奇問道。
蘇翰林沉默,沒有回答蘇翰舉的問題。
因?yàn)檫@是一個極其復(fù)雜的問題,他足足耗費(fèi)三十多年時間才琢磨出一條不知道能不能成的道路。
只可惜他的生命已經(jīng)走到盡頭,沒有時間去驗(yàn)證這條道路的可行性,只能把這一重任交給下一任帝王去實(shí)踐,他能做的就是在死之前盡可能的為其鏟除障礙。
“蘇陽的事我聽說了。”沉默許久,蘇翰林突然開口說道。
“我教子無方,孽子蘇陽辱沒蘇家聲譽(yù),令列祖列宗蒙羞,請大哥嚴(yán)懲!”蘇翰舉羞愧難當(dāng)?shù)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