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現(xiàn)如今隨著土豆的推廣和普及,百姓的溫飽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決,之后所要迎來的必定是人口的激增?!?
“就應天府現(xiàn)有的格局,完全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,更不用說日后隨著大明的發(fā)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商人和流民一起涌入這應天府內。”
“如此看來大規(guī)模的拆遷和擴建,在所難免啊!”
何朝覺心中一顫,他大概懂了朱雄英的意思。
原本以為此次修繕工作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縫縫補補,卻沒想到太孫殿下這次竟打算直接重塑一遍應天府。
這絕對是個麻煩差事。
對都城進行如此大規(guī)模的擴建和拆遷,這在歷朝歷代都是極為罕見的。
何朝覺雙手作揖,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顧慮。
“殿下,這應天府內進行如此大規(guī)模的拆遷和擴建,恐怕國庫難以支撐,且一下子耗去如此多的錢財,大明可能需要五六年才能緩解過來?!?
“最近應天府內時常有雨,這無疑進一步加強了工程量??!”
國庫才剛剛充盈,實在是經不起這么大的折騰。
對應天府內進行修繕和擴建是好事,但風險實在是太大,如若把握不好很容易便會讓整個大明的財政崩塌。
朱雄英不緊不慢的答道:
“何尚書多慮了?!?
“本宮對財政這一方面素有了解,花費之事你不用操心。到時候弄不好辦完這一切后國庫還會有所盈利呢。”
“何尚書,你可懂不破不立?”
何朝覺怕是太小看他朱雄英了。
若是修繕一個京城還會導致國家社稷崩盤,那自己這個皇長孫還不如直接別干了。
朱雄英深知打造一個全新的應天府已經是迫在眉睫之事,若再不辦便很有可能會阻礙應天府的進一步發(fā)展。
應天府內的構造和布局決定著應天府發(fā)展的上限,不可謂不重要。
而這其中的財政問題,只需略微使用一些商業(yè)手段便可解決。
“臣全聽候殿下吩咐?!?
何朝覺雖嘴上這么說,但心中還是不太相信朱雄英的。
在他心里朱雄英還是太過年輕氣盛,要動這大明之根基還是與當今皇上商議才好。
朱雄英似乎并不在乎何朝覺的反應,繼續(xù)自顧自的說道:
“從正陽門到這五龍橋廣場,左右四十五丈,凡牽扯到的商鋪一律拆除!”
“即刻起全部統(tǒng)一規(guī)劃,四間一樓,每六樓修一巷,正陽門起到五龍橋廣場止?!?
朱雄英內心中的想法便是修一條應天府的主干道,如同大唐長安一般。
何朝覺頓了許久才道:
“殿下,這費用是不是有點太大了?”
“且臣不知以何種標準來賠償土地?!?
朱雄英眼珠一轉,開始在心中默算。
按照工部的圖紙,從五龍廣場到正陽門,大概是有六里,也就是差不多三千米。
再加上道路左右二十米用來修繕商鋪,這樣一來共計就是三十萬方。
這個數(shù)字還在自己的接受范圍之內。
“每方地給三貫鈔,二層往上每層一貫鈔,這些錢一定要落實,確定是交在了百姓手中?!?
“根據(jù)拆遷大小賠付一定錢財,沒有地契者不予賠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