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,李至剛早早就到了武英殿外,看著越聚越多的臣僚,除了頭碰頭了不得不寒
暄外,一改往日三五成群、堆三堆四的湊趣,孤單單立著,卻信心記記地等待著即將到來
的朝會,生怕人多嘴雜,哪一句話說漏了,把自已從婢女那兒得來的靈感吐露出去,失去
了向皇上獻媚的機會。終于,三聲悠遠的鞭響從身后傳來,武英殿大門洞開,文武大臣們
依品秩高低魚貫而入,分東西兩列站定。
兵部尚書金忠首先出班,拱手奏道:“自韃靼部王子也先土干襲擾寧夏后,廣寧、開平、宣府、大通也時有小股韃騎出沒,待官軍追剿時便不知去向,宜請皇上敕諭邊鎮(zhèn)謹斥侯,嚴備御,守株待兔,一舉殲滅來犯之敵?!?
“朕也正慮著此事。”永樂胸有成竹,“文武之道,一張一弛,御敵之策也要強弱適度。金幼孜草詔:敕諭韃靼可汗鬼力赤及知院阿魯臺,敕諭瓦剌頭目馬哈木等三人,再曉以通
好利邊之意。另外,敕諭寧夏總兵官、都督何福,節(jié)制山西、陜西、河南諸軍,統(tǒng)一調(diào)遣,
便于打擊挑釁之敵。”
實際上,永樂一即位,就在實施著他的張弛有度的治邊之策。近到北方的韃靼、瓦剌
等邊疆部族,遠到日本、朝鮮、暹羅、交趾等鄰國,他先后多次派出使臣曉以睦鄰之道。
另外,他在邊疆的防衛(wèi)上也不含糊,令武安侯鄭亨為總兵官,率武城侯王聰、安平侯李遠
鎮(zhèn)守宣府;成安侯郭亮鎮(zhèn)守開平;平羌將軍宋晟鎮(zhèn)守甘肅;保定侯孟善鎮(zhèn)守遼東;鎮(zhèn)遠侯
顧成鎮(zhèn)守貴州;西平侯沐晟鎮(zhèn)守云南;對邊疆重鎮(zhèn)的拱衛(wèi)和防守都進行了重新部署,無論
對付小股毛賊還是強敵的突襲,都能讓到得心應手,回旋有余。
通政司通政使趙彝出班道:“為陛下說一件喜事,江西布司奏:廬陵一帶嘯聚山林的
縣民已全部復業(yè)了?!?
永樂立時喜上眉梢:“威之以力不若懷之以恩,”這又是他先禮后兵一次勝利的嘗試,
文先而武在后,山民下山,省卻了多少兵戈戰(zhàn)火?永樂不無得意地手捻長髯朗聲道,“人
君代上天牧民,l諒之重在于上天好生之心,安養(yǎng)斯民,使各得其所。數(shù)年以來,百姓苦
于兵亂,加之貪官污吏,賦斂苛繁,生計無著而無路可走,不得已而入于山林為盜。地方
有司推諉保身,動輒請朕發(fā)兵征剿,豈不知天下之民皆朕赤子,觀之心酸而剿之心痛,所
以遣使多次勸諭。山民歡然全部來歸,不勞寸兵,使危者安,憂者喜,國者固?!?
永樂居高臨下掃視群臣,見眾人低著頭,側(cè)耳傾聽,心下十分受用,情緒也高起來,
再發(fā)悠悠之感慨,“設身處地想,青天白日,安穩(wěn)耕作,雖然辛苦萬端,但百姓愿意作亂
否?不愿!正所謂官逼民反。無從生計了,橫豎是死,橫下一條心,誰還懼死?但也不要
忘了,活著,總是他們的第一選擇,哪怕是勉勉強強。為民父母,連百姓這點小小的要求
都不能記足?”
朝臣中,有四分之一是各地依例朝覲述職的官員,有的是剛到,有的是述職完畢,就
要回去,皇上的這番話,句句戳在他們的心窩上。水澇災害,他們在覲見時說實話了嗎?
除了一年的夏秋兩稅,他們拿百姓當人了嗎,他們轄內(nèi)的百姓流離失所了嗎,他們逼百姓
造反了嗎?一部分人心里發(fā)虛,身上淌汗,不敢直面皇上的問話,膽戰(zhàn)心驚地琢磨著回去
后的補救法子。好在皇上就是面上一說,沒有深究。
“以后的這類事件,就這么處置,從布政司到府州縣,第一措舉就是安撫,誰也不要輕啟兵端。”
“謹遵圣諭——”堂上是一陣低沉悠揚好聽的和聲。
“不過,”趙彝又說,“鎮(zhèn)守云南的西平侯沐晟奏東里宣慰司土官剽掠威遠,是剽掠,還是請求發(fā)兵征討?!?
“發(fā)什么兵?”永樂想怒又沒有怒的理由,沐晟遠在云南,這奏章至少十天前就發(fā)出了,無非是沿用過去的老辦法。
“就從沐晟此奏開始,令云南都司移文曉諭,三諭不成,再發(fā)兵不遲。”
“再就是一件喜事,”趙彝胖墩墩的,臉上堆著肉,總給人一種似笑非笑的感覺,遇到喜事,這感覺就更明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