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夢溪驚訝的看向葉青:“這世上還真有傳說中的石頭?!?
葉青噗嗤就笑了:“神話故事看多了,這不是女媧娘娘的五彩石,在賭石這個行當,傳說中的石頭,有幾種,一種是真正老帕敢的黑烏砂,第二種就是后江水石。
雖然老板拿出來的料子不是上面兩種,但是后江的蠟殼水翻砂,也算是珍貴稀有。”
安夢溪沒聽懂,但是老緬卻驚奇的看了他一眼。
知道老帕敢的黑烏砂和后江水石不算什么,這是賭石圈人盡皆知的秘密。
但是,能認出后江蠟殼水翻砂,這小子就不簡單了。
后江,是烏龍河北側(cè)的一條支流,在緬北克欽人口中,又叫坎迪江。
后江的水石,就是采石女光著身子,潛入十幾米深的水下,在冰冷刺骨的江河水底,摸出來的石頭。
每一次下水,十個采石女,就有一兩個上不來。
可以說,后江水石是采石女用命換回來的。
蠟殼水翻砂,卻產(chǎn)自江畔,靠近那莫礦區(qū),所產(chǎn)的翡翠原石,皮殼,大小都跟那莫礦區(qū)出產(chǎn)的翡翠原石差不多。但是種水色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。
況且,后江還分新場區(qū)和老場區(qū)。
真正的后江場區(qū),面積并不大,大概有三公里長,一百米寬,就在這么點大的地方,就分布著十幾個場口。
莫格隆,佳摩,莫底等等,統(tǒng)稱為后江礦區(qū)。
這些場口規(guī)模都很小,因為不出大料,所以產(chǎn)量很大,價格也不太高。
但是,有一種石頭卻很貴,就是比絲都出產(chǎn)的蠟殼水翻砂。
而且這個場區(qū)開采原石的方法,跟別的場區(qū)截然不同,
它是順著坎迪江的走向挖的,因為地勢比較狹窄,處理挖出來的土方就是最大的難題。
一不小心就會塌方滑坡礦洞灌水,動輒幾百人喪命。
但比絲都出產(chǎn)的翡翠原石卻出奇的好,大多數(shù)原石重量只有三百克左右,不出大料,雖然也產(chǎn)出別的皮殼。
但賭石高手唯獨垂青蠟殼水翻砂,這種石頭大多是色料,種好,底好,水頭更好,也是十幾個場口的后江石中,唯一有可能出帝王綠的翡翠原石。
而且,后江色料,還是一個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地方。
就是翻色,只要切出的翡翠種足夠老,拋光之后色就會變深,并且隨著佩戴的時間越長,顏色也就越綠。
六七十年代,港澳臺富豪明星,佩戴的玻璃種帝王綠蛋面,全都是出自這個場口。
但可惜的是,七十年代末,后江場區(qū)就被老緬軍政府封存了,偷采原石一旦被抓到,全都被拉到坎迪江邊打靶。就算到了現(xiàn)在,這個場口依然駐守著重兵。
老緬政府軍,克欽獨立軍,為了爭奪這狹長不足百里的老帕敢礦區(qū),每年都要打幾次硬仗,以死傷幾千上萬人的代價,爭奪這些礦區(qū)的控制權(quán)。
控制嚴,開采難,也就讓后江石成了傳說。
水翻砂更是絕跡了十幾年。
現(xiàn)在市面上的后江石,全都是新后江,塊頭大,種嫩,是新后江最大的特點。因此,不出高檔翡翠.......
葉青也不打燈,就用手翻撿這些后江水翻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