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昌歷來乃軍事、經濟要沖之地。
此外,大明的水陸交通亦是以武昌府為重要中轉節(jié)點。
此地不僅商業(yè)繁盛,農業(yè)產出在明朝疆域內亦屬翹楚。
楚王朱楨正值二十七歲的年紀,戰(zhàn)績赫赫。
在其十八歲時,朱楨已能獨立統(tǒng)兵平定大庸地區(qū)的少數(shù)民族叛亂,隨后五年間,他又相繼平定了四川、湖南等地的動亂局勢。
朱元璋將戰(zhàn)略要地武昌賜封給楚王朱楨,足見他對這位六子的倚重。
朱懷凝視著老爺子,鄭重說道:“此事您老人家不宜插手,這是皇家內部事務?!?
朱元璋頜首:“我自然不會親自過問,我只是想聽聽你的意見,設想一下,如果你站在皇上的位置,你會如何處理?”
話音落下,朱元璋不動聲色地等待著朱懷的回答,同時心中亦是忐忑不安。
這是朱元璋對朱懷的最大一次考驗。
他渴望知道,這位長孫將會如何面對親情問題!
由于早年經歷的影響,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更重視親情紐帶。
因此他期望未來的接班人也能像他一樣尊崇孝道,珍視親情!
然而,朱懷并未意識到眼前老人的心思。
他愣了愣神,沉思一會兒,答道:“如果真的如此,應當從兩方面著手?!?
朱元璋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朱懷。
朱懷繼續(xù)道:“首先,必須對楚王予以懲處,不論何種方式,務必使其知懼?!?
“其次,考慮到骨肉親情,不宜施以嚴刑峻法,待楚王有所畏懼后,此事可暫且擱置?!?
朱懷深知朱元璋對孝道的重視。
老朱對于軍事、政治皆有其獨到見解,唯獨在倫理親情這一關難以逾越。
在他看來,楚王僅僅是大明藩王群體的一個縮影,如同他一般掌握權力,鎮(zhèn)守地方的皇室貴族不在少數(shù)。
目前來看,這些人似乎并不構成太大威脅。
然而,朱元璋原本的美好意愿——派遣最為信賴的兒子們保衛(wèi)江山穩(wěn)固,盡管他的這些兒子個個都是杰出的將領,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對大明只有益處沒有弊端。
恰恰相反,在朱懷眼中,他們的隱患遠大于益處!
朱允炆即位后為何急于削藩?
朱允炆能看清的問題,為何洪武帝卻看不透?
還不是因為對兒子們的過度信任,無法跨越親情倫理這道屏障?
到了明朝中期以后,這些被豢養(yǎng)起來的宗室成員,不僅喪失了作戰(zhàn)能力,甚至最終將大明江山吞噬殆盡。
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惋惜的事實。
若真要由朱懷來處理,他給出的建議必然是趁洪武帝仍在位之時,逐步削弱藩王的權力,無論是軍權還是政權,都應大幅度削減,將權力分散至各地布政使司、按察使司及都指揮使司手中。
聽聞朱懷的回答,朱元璋懸掛的心終于放下。
他微微一笑,詢問朱懷:“為何要如此處理?”
朱懷笑著回應:“一家人嘛,講究的是和睦安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