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雖厭惡阿諛奉承的群臣,卻獨(dú)愛聽他們對孫兒的溢美之詞。
這種贊譽(yù)入耳,竟比直接贊美他本人更為受用。
朱元璋開懷大笑:“甚好,此乃大明之福祉,江山社稷之幸事!”
然而,辭突轉(zhuǎn),他凝視著詹徽和傅友文,道:“山西那里的無煙煤固然能緩解北方困境,但終究遠(yuǎn)水難救近火?!?
不論那朱懷究竟是何許人也,傅友文心中明白一件事。
“市面上無煙煤售價不過二十文,傅友文你估算一下,若要確保南直隸持續(xù)供應(yīng)無煙煤,朝廷需花費(fèi)多少銀兩?”
盡管不清楚朱元璋此舉意圖,傅友文仍低頭思索,大致估計(jì):“大約需要六萬兩白銀上下?!?
朱元璋皺眉深思,又問:“若朝廷以二十文一斤購入,十五文一斤售出,每斤虧五文,總共虧多少?”
傅友文瞠目結(jié)舌,內(nèi)心對朱元璋的智謀贊嘆不已!
此刻,朱元璋決定收購朱懷的無煙煤,以每斤虧五文的價格低價售給百姓。
既穩(wěn)固了朝廷財政,防止了巨額損失,又讓百姓覺得皇上并非在爭奪私利。
緣何?
市價二十文的無煙煤,朝廷僅售十五文,在百姓眼中便是恩賜。
十五文一斤,即便再貧窮的家庭,省吃儉用也能依靠它熬過大半寒冬。
此舉實(shí)屬惠及民生!
傅友文由衷贊道:“皇上圣明!”
詹徽亦恍然大悟,隨聲附和:“皇上圣明!”
二人皆出自肺腑,毫無虛偽。
朱元璋決斷:“既然如此,咱這就去商議此事。”
但他并未提及,目前國庫銀兩短缺,一次性拿出六萬兩確有困難。
不過,他可以先行售賣朱懷的無煙煤,朝廷只需每斤補(bǔ)貼五文,將差額支付給朱懷即可。
如此一來,便巧妙地解決了國庫資金短缺的問題。
朱元璋暗自得意。
午后時光,陽光明媚。
朱懷親手制作了一把搖椅,躺上去輕輕搖曳,感覺甚是愜意。
馬三保在一旁歡欣鼓舞:“爺,您真是太機(jī)智了,這搖椅真是個好物件,看著就舒服?!?
朱懷微笑道:“這是給老爺子準(zhǔn)備的,閑暇時躺上曬曬太陽,你去取兩條毯子來,一條墊著,一條備用?!?
“好咧!”
馬三保樂呵呵地跑開了。
朱懷悠然一笑,馬三保這孩子實(shí)屬難得,對自己忠心耿耿,正如當(dāng)年朱元璋賞識他那樣,心中充滿一股拼勁。
這樣的人物,完全有可能成就歷史上那揚(yáng)帆遠(yuǎn)洋的偉大壯舉。
那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交匯點(diǎn),是東西方文化的首次深度碰撞。
朱懷心中澎湃,倘若遠(yuǎn)洋航行后,大明能夠?qū)⑽餮笾T國乃至全世界統(tǒng)一起來,將會如何?
正當(dāng)朱懷心緒紛飛之際,背后忽然傳來拍打聲:“這是個啥物件?”
朱懷轉(zhuǎn)過身去,只見老爺子滿目好奇地凝視著那張搖椅,還未及他解釋,朱元璋已繞著搖椅細(xì)細(xì)察看。
“看來是個椅子,可為何這般奇特?咱在蒙古那邊也沒見過這種構(gòu)造的椅子?!?
他又略帶挑剔地說,“你這小子,連椅子都不會造,真是暴殄天物!瞧這木材,可是梨花木,造價肯定不菲!”
說話間,馬三保手捧兩條絨毯走過來。
朱懷接過毯子,自行在搖椅上鋪墊一番,對朱元璋說道:“老爺子,誰跟您說椅子都得四平八穩(wěn)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