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了大半個時辰,才算把這些對子都看完。
葉清清只出了三個上聯(lián)。
煙鎖池塘柳。
畫上荷花和尚畫。
冬夜燈前,夏侯氏讀春秋傳。
前兩個可算千古絕對,特別第一個,不知難倒了多少文人雅士。
第三個難度小些,評出了五個佳句,意境高雅,對仗工整,音律合協(xié)。
第二個也得了一個好句,還有兩個還算工整押韻的。
唯有第一個,選了半天,只選出一個勉強工整的,意境上就差的遠了。
葉清清也不小氣,九個人,每人如約給了一千兩。還是一千兩的現(xiàn)銀,碼起來足有一箱子,幾十斤重,需要兩個小廝抬上來。
給現(xiàn)銀,是為了視覺上的沖擊。等文會之后,這些人可找孟山長換成銀票,攜帶更方便。
果然,九個大箱子,一抬出來,現(xiàn)場氣氛頓時火熱起來。一千兩,普通人一輩子都掙不來。
另外沒選中的一百九十一人,葉清清每人給了十兩銀子,算作安慰獎。
錢雖不多,但這樣的意外之喜,每個人拿著心里都舒坦。剩下那些落選的,心里就很懊惱了。早知道,再好好想想,不求那一千兩,能得十兩也不錯啊。
趁著氣氛正好,孟山長端著大喇叭,把行一書院的福利講了一遍。每年招生的前一百名,可免去所有束脩和雜費,書院提供住宿和一日三餐。每月都有小考,前二百名,都有獎勵……
總之好處多多,只要你學問好,肯努力,來讀書不僅不用花錢,還能掙錢,比官學的待遇還好。
這年代,讀書太燒錢,供一個讀書人不容易,一戶普通人家,或許要舉全家之力才行。
聽了孟山長的話,許多人的心都火熱起來,恨不得現(xiàn)在就把自家孩子送進書院來讀書。
何況行一書院里的先生,并不比別處差。從決定要辦書院的時候開始,葉清清就讓熊大到處去打聽,有真才實學的夫子。
陸陸續(xù)續(xù)已經(jīng)聘請了近三十人,最差都是舉人出身,大部分都是進士同進士,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入朝為官或者已經(jīng)致仕的。
找到這批人,葉清清也費了很大的功夫。第一次招生,她并不準備招太多,頂天了一千人。要是生源差,也許就只招幾百。
加上還有陸沉、羅晏秋、趙蹊,葉清清聘請他們做了書院的名譽夫子,有空的時候去上兩節(jié)課。
行一書院不管從軟件還是硬件來說,都可媲美一流書院了,缺的只是時間的沉淀。
孟山長慷慨激昂的講完,調(diào)動了全員的熱情,等大家對行一書院有了一定的了解,并且產(chǎn)生了向往后,繼續(xù)進行第二項。
七位評委,商議出了兩個題目,以秋景和今日的場景各寫一首詩。參加比試的仍是選出來的這二百人。
對子對的好,不代表詩也寫的好。之前沒被選中的,都是摩拳擦掌,準備一展風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