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親王語氣平靜的說道:寧軍不會難為一個斥候,沒必要,也許他就是我左武衛(wèi)第一個活著下山的人。
崔愿生臉色變了變,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些什么。
武親王看向崔愿生道:你是我的親兵將軍,如果連你都不相信我的話,那別人如何能信我不阻止,正是因為知道,你們不信。
崔愿生臉色愧疚,俯身道:是屬下錯了。
武親王緩緩?fù)鲁鲆豢跉猓簩κ质翘破?你們覺得以你們的頭腦,比他更厲害嗎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就不是我們被困在這里。
他擺了擺手:你先下去吧,我會想辦法突圍出去。
崔愿生俯身一拜,出門的時候,感覺自己臉上還是火辣辣的燙。
又七天之后,大興城。
大殿里,皇帝看起來比之前恢復(fù)過來不少,最起碼看著不像是前陣子猶如活死人一樣。
皇后的死,甄小刀和惠春秋的死,對皇帝的打擊之大,超乎想象。
可以認為是皇帝最后的親人幾乎死絕了,說那是一家人并不為過。
甄小刀和惠春秋從一開始就跟著皇帝,是皇帝的臣子,也可以說是皇帝最親近的朋友。
可給皇帝打擊最大的還是皇后的死,皇后已經(jīng)是他精神上的支柱,比武親王的力量還要大。
陛下。
原梁州軍將軍蔣啟海坐在椅子上說話,他大難不死,可卻傷勢太重,現(xiàn)在也沒辦法長時間站著。
因為護駕有功,被皇帝封為一等侯,禁軍大將軍,且統(tǒng)領(lǐng)大興城內(nèi)兵馬。
原本太醫(yī)都已經(jīng)對皇帝說,蔣啟海救不了了,誰想到他竟是撐了過來,只是看起來人還是極為虛弱。
在蔣啟海身側(cè)站著的,是原梁州軍將軍竇勇。
蔣啟海叫了一聲陛下,皇帝把視線轉(zhuǎn)過來,勉強擠出一絲笑容:愛卿,有話要說
蔣啟海想起身,手扶著椅子發(fā)力,雙腿都在打顫,竇勇上前要扶他,卻被他阻止。
強撐著站起來,然后轉(zhuǎn)身面對皇帝說道:陛下,武王被困芒碭山,臣以為,應(yīng)該即刻派兵去救援,如今城中尚有大軍數(shù)十萬,城外還有隊伍二十余萬,不缺兵力。
皇帝看了他一眼,沒有直接否決,也沒有同意,只是說道:蔣將軍坐下說話,你身子尚未康復(fù)......
陛下,臣還能上陣。
蔣啟海道:臣愿意領(lǐng)兵二十萬去救武王。
他抬起頭,語氣加重:武王乃大楚之柱石,也是民心之所向,若百姓得知武王被困而朝廷不發(fā)兵救援,民心動蕩不安啊陛下......
朕......知道。
皇帝重重的吐出一口氣。
他從高臺上走下來,到蔣啟海身邊扶著蔣啟海示意他坐下,蔣啟海只好坐了下來。
皇帝道:朕自得到消息起,已有兩日兩夜沒有睡過,一直都在想萬全之策。
他轉(zhuǎn)身看向眾臣,所有人卻都下意識的避開皇帝視線。
這次武王被困,朕比你們都要心急,可若沒有一個穩(wěn)妥籌謀,直接發(fā)兵去救,或許還會中了李賊的埋伏。
他邁步往前走,一邊走一邊說道:救朕的王叔是當(dāng)務(wù)之急,但如何救,不會讓去芒碭山的隊伍白白送死,還能把王叔救出來,必須慎重謀劃。
蔣啟海道:陛下,只要我們的援兵到了,武王在芒碭山上必能察覺,到時候我們進攻寧軍后隊,武王率軍突圍,縱然會有一些死傷,但把武王接出來還是有幾分把握的。
如今皇帝不擔(dān)心的是兵力。
武親王雖然帶走了近二十萬大軍,可那也差不多就是武親王原本的兵力,只是又分走了一批天命軍而已。
天命軍四十萬,算上各種損耗,現(xiàn)在還有近二十萬人在城外。
之前大興城里的天命軍反叛,總計叛軍也不過十余萬人。
梁州軍有二十萬,越州軍有二十五萬,加起來,大興城可用之兵足足有六十五萬人,這還只是粗粗計算。
再加上原本大興城的城防兵力,皇帝現(xiàn)在可調(diào)用的人馬,不下七十萬。
既然不缺兵力,皇帝卻猶豫不決,是為什么
不缺兵,但是無將可用。
天命軍的將軍都被殺絕了,越州軍的將軍也被殺絕了,如果原禁軍將軍張合不死的話,他去自然最合適。
張合是武親王的親信部下,了解武親王用兵,而且張合武藝超群,沒有人比他更能勝任。
但看看現(xiàn)在這大興城里能用的人,就只剩下梁州軍的那些將軍們了。
而梁州軍中最有能力的是蔣啟海,蔣啟?,F(xiàn)在這樣,別說征戰(zhàn),路上累著都可能累死他。
竇勇有勇,甚至有不輸于張合之用,但他無謀,皇帝不敢把幾十萬大軍交給這樣一個人。
朕一直都在想,誰在此時可力挽狂瀾......
他掃視一周:兩天兩夜沒有睡,朕把你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都想了何止一遍......
話還沒說完,大殿之外有人喊了一聲。
我去!
皇帝回頭,眾人也紛紛往殿外看過去,只見武王妃身披戰(zhàn)甲,大步而入。
_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