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戰(zhàn)刃在手上,更有那種以前在非洲叢林猴子跳躍式的快速飛掠方法,也許就算有人瞥見點什么,就是一陣風就飄過去了吧,關(guān)鍵是沒有聲音??!
所以他的草上飛輕快的掠過一段換別人十有八九都會暴露的開闊地,這已經(jīng)是距離圍欄最近的地方了,身上的低溫的錫箔毯,也有效的能夠在一定時間內(nèi)為他提供防止被熱成像儀發(fā)現(xiàn)的可能,一下就撲到幾十米外的機庫!時間很緊,掏出兩個晚上在街上閑逛時候購買的吸盤玩具,利用自己的輕身,貼在光滑的波紋鋼板機庫外壁上,快速的攀登到高點側(cè)方,靈巧的翻到那半柱體的機庫內(nèi)沿,六七十米長,二十米高的機庫上,他這樣一個人體就是一個極小的點,最怕的還是熱成像儀,這種基地哨兵采用的都是大型成像儀,無論功率還是效果都比那些單兵的強太多……
那些探照燈其實都是用來麻痹人的,以為躲過雪亮的燈柱就可以躲過巡邏搜捕了?等著吧……那都是二戰(zhàn)的做法了。
靈貓一般掛在波紋鋼的屋檐下,這也是金屬機庫的一個特點,畢竟要考慮溫差伸縮性,在頂部接頭的地方都有那么一點縫隙,太大的面積伸縮性就比較大,那點縫隙就有好十幾厘米,齊天林正是利用這點縫隙偷偷的觀察機庫里面!
其實外面看起來是弧形頂,里面的頂部是有無數(shù)的鋼架橫梁支撐出一個平面網(wǎng)狀屋頂?shù)?,四架編號接近的v22魚鷹旋翼機正整齊的??吭趯掗煹臋C庫里面,下半夜了,也沒有人在搞維護或者別的工作,但是依舊燈火通明,一個飛機護衛(wèi)班,就在機庫門口的值班室執(zhí)勤。
齊天林掏出自己腰帶上別著的多功能刀,在戰(zhàn)刃的幫助下,盡可能不留下破壞痕跡的拆開眼前的波紋鋼板,拉開一點口子,才讓自己艱難的翻進去,這個時候,才距離他跳下樓頂不過十多分鐘,錫箔毯上的冰渣子有些都還沒有化開!
然后才摘下錫箔毯折疊好放在一邊,輕巧的游動在那密密麻麻的鋼架上面觀察頂部的電纜。
畢竟能欺身到這里的人就幾乎沒有了,這里也不會大費周章的搞什么探測器,但是在攝像探頭如此流行的現(xiàn)代,必要的謹慎是肯定要的。
不過鋼架機庫就這點好,所有的電線線纜都是明線,齊天林非同一般的眼力很快就順藤摸瓜的找到了四部角落里的探頭,也許是考慮到所拍場景是針對記錄功能的,都是對著十米以下的空間,齊天林試著在幾個高點角落檢查一番沒有發(fā)現(xiàn)別的探測器,才解開腰上的一盒海釣魚線,這也是晚上隨意在街頭獵艷游逛的時候購買的,在這個海島上這種東西簡直隨處可見,而且日本人對于制作這些東西,簡直就是精細得不得了,齊天林隨手購買的這種帶有有機硅涂層的海釣線,僅僅幾毫米粗,已經(jīng)能承載近百磅的拉力,對于輕身的齊天林已經(jīng)是沒問題的了……
就這么把自己掛在鋼梁上,手中抓著從另一頭放下來的線,輕快的放線,讓自己對正那架白天看到過的v22降落下去……
一旦落到七米高不到的可變向旋翼上,齊天林就算是隱藏住了,因為這四架明顯是可以運用于艦船的型號,螺旋槳片都可以折疊起來,正好形成一個比較隱蔽的夾角,適合一個人潛伏在里面。
這才是齊天林白天看到最重要的一點,當時折疊起來的旋翼片是機械結(jié)構(gòu),現(xiàn)在抵近了觀察果然只有幾組很小的線路,說明沒有太多的傳感器,雖然不會開飛機,齊天林還是知道現(xiàn)在的飛機都是通過無數(shù)的傳感器來保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工作正常,所以任何一個電子自檢不過關(guān)的情況都會被駕駛員或者地勤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從而保證安全。
那么……物理性的傷害呢?
齊天林小心翼翼的用戰(zhàn)刃在旋翼片上割開口子!
土包子有土包子的辦法……
m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