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趣閣手機端m.biquwu.族長太爺既已經(jīng)入土為安,喪事告一段落,那除了宗房一脈需服喪守孝之外,其他房頭無服親從福地歸來后也就除服,不礙應(yīng)酬交際。(.qibiwu.起筆屋)
沈玨還罷,身上有大功之服,旁人也多體諒他是族長太爺親孫;沈瑞卻是代表二房南下的,其他房頭族親長輩少不得使人來相邀。
就是外頭的帖子,沈瑞也收到不少。
族親長輩這里,是需要去拜會的,畢竟沈瑞代表著二房回來,該進的禮數(shù)還是要進到;至于外頭的帖子,旁人還好,牽扯不大,松江知府劉琬的帖子沈瑞卻不得不接。只因這劉琬是弘治十四年進士,與楊廷和是同年。官場之上,同窗、同鄉(xiāng)、同年這都是頂頂重要的關(guān)系。沈瑞這楊門之婿,既是知曉了這重關(guān)系,便也只能行晚輩禮。
另外就是孫氏之祭,對沈瑞來說是頭等大事。
只是祭祀之事,不是想要過去祭拜就祭拜的,需擇吉而行。
因八月十三宜祭祀,最后就擇定八月十三這日。
因祭祀前需齋戒,沈瑞就選了初八、初九兩日出門交際,初八這日往各房族親長輩處拜訪了一圈。
三房有老太爺在,且與二房在五房內(nèi),沈瑞先拜訪的就是三房。因沈玨帶了孝,不宜交際,隨同沈瑞前往的就是沈全。
三房老太爺也是八旬開外的人了,須發(fā)皆白,看著并不如前幾年硬朗。
陪客除了三房大老爺之外,還有三房寶貝秀才沈珠。不過同三年前意氣風(fēng)發(fā)相比,現(xiàn)下的沈珠沉寂許多。
“瑞哥啊,老朽曉得當(dāng)年是珠哥的錯,惹了你們著惱……老朽叫他與你賠不是……”三房老太爺拄著拐杖,一邊咳著,一邊道。
沈珠已經(jīng)出列,對著沈瑞躬下身去:“瑞哥,當(dāng)年是我不對……”
三房老太爺雖殷切看著,可沈瑞還是避開,躲過沈珠的禮。
沈珠見狀,面色發(fā)白,三房老太爺咳的越發(fā)厲害。
沈瑞不看沈珠,對三房老太爺?shù)溃骸袄咸珷?,?dāng)年令曾孫用熱茶潑的是玨哥,即便要賠不是,也當(dāng)尋了正主方好……”
三房老太爺聞,皺眉皺的緊緊的,道:“不過少年口角,還要記一輩子不成?”
沈瑞搖頭道:“若是真要賠不是,就要有賠不是的誠意,否則也沒意思了
這幾年三房日子每況愈下,三房大老爺看似分了家產(chǎn)大頭,卻放了幾個會經(jīng)營的兄弟自由身。他自己不善經(jīng)營,被掌柜管事們糊弄,十停生意已經(jīng)敗了五停;京城鋪子,更是早就保不住,易了主。
三房與宗房的關(guān)系,也因當(dāng)年沈珠欺負沈玨的事,變得微妙起來。
三房不思前因,反埋怨宗房小氣,這才想要抱上二房這棵大樹。
如今讓沈珠賠不是是引子,接下來才是正文。
“我上了年紀(jì),總要看著兒孫齊全才好,玲哥一去兩年,也不知如何了?”三房老太爺嘆氣道。
沈瑞看了沈珠一眼,道:“都說三房子孫繁茂,如今眾族叔都在松江么?怎么聽說涌二叔去了南京?”
沈涌生性厚道,即便從三房分家出來,也不愿與兄弟相爭,避到南京另起一攤生意。只是人離鄉(xiāng)賤,南京又是都城,想要立足豈是那么容易?正好沈洲有同年在南京為官,特意寫了信去關(guān)照。他在家書中提及此事,沈瑞才記得這一茬。
三房老太爺訕笑兩聲道:“正是因為涌官兒不在,老朽才越發(fā)惦記他們這一房……聽說玲哥已經(jīng)娶妻生子,如此大事,怎么能不回鄉(xiāng)告祭祖宗?”
說到這里,他頓了頓,道:“老朽正要打發(fā)珠哥去南昌府換了玲哥回來……他老子不在,他是長子,代他老子留鄉(xiāng)盡孝也說得過去……”
沈瑞神色不動,并不接三房老太爺?shù)脑挷纭?
沈洲從松江帶走兩個族侄時,同沈涌與九房太爺都寫了契書,即便沒有收那兩人為養(yǎng)子,可也立了字據(jù),兩侄歸族親沈洲教導(dǎo),婚喪嫁娶、前程安排皆有沈洲定奪,自家長輩不得插手。
三房老太爺想要憑一句話就讓沈珠對沈玲“取而代之”那是做夢,他即便輩分再高,也是對三房眾人說的,對于二房老爺們來說,不過是幾輩子無往來的隔房堂叔祖父?;氐剿山瓡r,過來探望就是給了面子,要是再想要求其他,卻是奢想。
見沈瑞不接話,三房老太爺皺眉道:“瑞哥怎么不說話?可是覺得老朽安排的不妥當(dāng)?百善孝為先,為人晚輩,還是當(dāng)以孝順為主,這才是做人道理
沈瑞神色淡淡的道:“如何用人,到底用什么人,是家叔之事。沒有叔叔身邊的事,侄兒隨便開口的道理,這也合了老太爺說的孝順之道,您覺得是不是?”
三房老太爺一下子被噎住,****。
沈瑞卻懶得再應(yīng)付三房老太爺,起身道:“還要往八房老太爺那邊請安,就不叨擾老太爺了……”
三房老太爺本想要從沈瑞這里借個人情,眼見他一句話都不接就要走,不免著急,連聲咳了起來。
三房大老爺陪坐在一旁,見狀不由有些著惱,對沈瑞皺眉道:“瑞哥這架子也恁大了吧?今日為了款待你,太爺早早就吩咐從飯莊訂了八珍席面……”
沈瑞抬了抬眉毛道:“長輩賜飯,本不應(yīng)辭,只是另有尊親長輩不曾拜會,晚去無禮。因此早在送帖子過來時,侄兒就打發(fā)從人代為說項,看來是從人無狀,竟是忘了侄兒吩咐?!?
三房大老爺于瞪眼,也被堵得說不出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