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個大漢跟著牢頭急忙往死囚方向而去,等到死囚室門口,看到的就是令人驚駭?shù)囊幻?。筆『『Δ趣『閣www.biquwu.cc地上躺著一人,不知是昏迷還是如何;站著的那人的則被兩人架著,堵住口鼻,臉色已經(jīng)青。
看到牢頭帶人進(jìn)來,趙賀呵斥道:“邢老頭,你莫要多事,這是二叔的吩咐!”
不待牢頭反應(yīng),那幾個大漢已經(jīng)上前,制服了趙賀與其跟班,將被架著的人救下來,卻也是進(jìn)氣多、出氣少。
這幾個人正是奉了張公公之命,專門過來盯著大牢,以防閆舉人“狗急跳墻”。沒想到閆舉人果然好膽,竟然在欽差已至的情況下,依舊對沈家諸子下殺手。除了手上扶著孱弱這個,再看地上那位狀況更加狼狽凄慘,左臂耷拉著,筋脈已斷多時,已經(jīng)廢了,傷口處有星星點點白斑涌動,不是別的,正是蠅蛆。如今正高熱迷昏,也難怪趙賀與跟班先不理會這人。
要是大家來晚一步,這兩人性命就沒了。
這牢頭既做了決定,也沒有退路,便忍著害怕,對那幾人道:“地上的是沈家五房的琦二爺,另一位是沈家宗房的珺二爺?!?
正說著話,另有一隊錦衣衛(wèi)跟著知府衙門司獄進(jìn)來,看到沈珺、沈琦慘狀已是驚心。實沒想到,此案尚未正式審案,松江知府就敢如此放手刑訊。
“欽差大人要審案,沈家另外一人何在?”一錦衣衛(wèi)問司獄道。
司獄苦笑道:“另一人,另一人……在知府衙門冰庫……”
這司獄是九品小吏,同牢頭一樣,在沈家的事上動了幾分小心機(jī)。那就是在沈玲“畏罪自盡”后,勸說趙顯忠不要將沈玲尸焚毀,而是留作“自盡”的證據(jù),以防被沈家人反咬一口。這是明面上的理由,真正的理由是怕被知府大人牽連,也是想要留一線,不愿真正得罪沈家。只是在沈理回鄉(xiāng)前,沈家已成一盤散沙,沈家族長沈海不是能擔(dān)了事的,司獄想要傳話也不敢,就耽誤到今日。不想欽差下來,先不查“倭寇”禍亂地方一事,而是要先查沈家諸子通倭一案。
眼前兩人都是去了半條命模樣,加上如今正值盛夏,眾錦衣衛(wèi)聽到“冰窖”,也就明白了緣故。分出兩個人來,隨司獄前往冰窖,其他人攙扶沈珺、沈琦,連帶著已經(jīng)被制服的趙賀與跟班、牢頭也前往大堂。
知府大堂,因是欽差借地審案,王守仁就當(dāng)仁不讓的坐了正位。左下坐的是原告沈理、接下來是旁聽的楊百戶;右側(cè)是趙顯忠與知府衙門幾個有品級的輔官。至于沈瑞,不過秀才,自然沒有資格入座,能站在沈理身后旁聽,都是王守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水。
等到錦衣衛(wèi)上堂,將沈珺、沈琦族兄弟兩個攙扶上來,沈理神色越冰冷,沈瑞卻是松了一口氣。之前因冰窖的事,沈瑞就擔(dān)心是沈琦出事,如今鴻大老爺?shù)臉幼?,實聽不得這樣消息。可隨即,沈瑞反應(yīng)過來,缺了一人。
趙顯忠已經(jīng)有些坐不住,他下眾屬官看到沈珺、沈琦慘狀也帶了驚詫,顯然是第一次見到刑訊后的兩人。關(guān)鍵是這兩人本身都是舉人功名,可眼下沈琦的右臂明顯廢了,而沈珺看著比沈琦略好些,勉強(qiáng)靠著錦衣衛(wèi)站著,可左腿也有些不對頭。身體有殘者不可為官,眼前兩人尚未定罪,就成了殘疾,斷送了前程,即便是洗清罪名,也終與仕途無緣。
能在知府衙門為屬官,即便不是進(jìn)士出身,也多是舉人,雖不至于說唇亡齒寒,可也都震撼上司的辣手。
王守仁并未急著問案,沈理開口道:“趙大人,沈家子弟被拘押者為三人,敢問還有一人在何處?”
趙顯忠如坐針氈,此刻才終于有了底氣道:“嫌犯沈玲已于認(rèn)罪后畏罪自盡,有尸為證!”
似是正配合趙顯忠的話,司獄帶了兩個錦衣衛(wèi),抬了沈玲尸上來。雖說已經(jīng)過了兩月,可因在冰庫存放,尸體保持完好,臉上、手上依舊殘留著刑訊痕跡,尸體頸部勒痕明顯,又有錦衣衛(wèi)再次仔細(xì)檢查,確定并無他殺痕跡。
趙顯忠似扳回一局,揚(yáng)著下巴道:“想來與倭匪勾結(jié)時,沈玲也不知會禍害到城里百姓與沈氏族人,愧疚難安才會選擇自縊!”
沈瑞站在沈理身后,望向沈玲的尸體,眼睛要噴出火來。要說被刑拘的沈家三人中有人會熬不住刑訊自盡,那可能會是沈珺、沈琦,卻絕不可能是沈玲。
沈玲因是庶長子,身份尷尬,自小在嫡母手下討生活,十來歲就開始入了鋪子做學(xué)徒,最是圓滑世故、能屈能伸。更不要說外頭還有被沈家三房趕出來的嬌妻弱子,如何就能放心撒手人世?若不是被人所害,這自盡就另有緣故。
想到這里,沈瑞低下頭,對沈理耳語道:“六哥,玲二哥身上衣服不對?!?
只看沈玲臉上手上的傷,刑訊的時候就沒少遭罪,可身上衣服不是簇新也干干凈凈,并無血跡。
沈理對趙顯忠冷笑道:“尚沒有正式審案,趙大人這罪也定的太早,還是欺負(fù)逝者不能開口說話?”說到這里,起身對王守仁道:“請欽差大人準(zhǔn)許,當(dāng)堂驗尸,查明逝者真正死因!”
王守仁前些年在安徽決審斷獄,見慣了刑訊之事,可依舊被沈家諸子的遭遇震驚。大明朝重文輕武,不管趙顯忠有什么隱情,如此行事已經(jīng)犯了官場與士林大忌。
王守仁連面子也不給趙顯忠留了,直接吩咐道:“允原告所求,當(dāng)堂驗尸,徹查死者死因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