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釋幾個名詞以前有過一個單章,集中解釋了不少名詞,這是第二個。,咸魚~看·書′更?新¨最全′在開會,閑著沒事,手機打的,排版和錯別字有問題見諒。(1)遼東這是指遼東郡,西普時代治所在襄平(今遼陽附近),大致范圍包括今遼寧省遼陽、本溪、鞍山、營口、丹東一部或大部,大連市全部。簡單來說,相當于半個遼寧省(東部及南部)。慕容時代,讓兩個兒子鎮(zhèn)遼東,慕容翰鎮(zhèn)襄平(遼陽),慕容仁鎮(zhèn)平郭(熊岳)。這個郡在西晉末年平州涌入二十萬中原百姓后,人口上漲到十五萬左右,經過連年戰(zhàn)爭,一部分被強遷,一部分死亡,一部分逃散,現(xiàn)在大概不到十萬,甚至更少。農業(yè)上漢人以種粟、糜子、泰豆為主,因為無霜期較長,且土壤異常肥沃,故農業(yè)條件不錯。歷史上高句麗奪取此地后,在整個南北朝時期大力經營,將其變成自己重要的農業(yè)區(qū)。從唐代攻高句麗各地繳獲可窺一斑,在遼東郡地界上總共繳獲了大幾十萬石糧食,馬五萬匹、牛五萬頭、明光鎧一萬領。-′f·?et\李世民曾建議攻建安城(蓋州東北),理由是此城兵少糧多一一「建安恃險絕,粟多而士少」。遼東郡是高句麗重要的農業(yè)區(qū)、產糧大戶,同時也是重要的畜牧區(qū)。在整個南北朝小冰河時期,高句麗向溫暖地區(qū)擴張,遼東就是其重點,唐與高句麗的主要戰(zhàn)斗都是在遼東、玄二郡展開的。(2)玄菀大致包括今沈陽、撫順、鐵嶺大部,地理位置在遼東郡以北。645年,李績攻蓋牟城(今撫順附近),得糧十幾萬石。這同樣是一個農業(yè)種植區(qū)。(3)遼西在今天河北唐山、秦皇島部分地區(qū),也就是山海關以內,不是遼西走廊的錦州那一片。后者這會還是遼澤的一部分呢,遼西走廊還沒淤積成陸,以沼澤為主,通馬車是不太行的,騎兵倒是可以走,但后勤也比較困難。此郡行政上屬于幽州。(4)樂浪、帶方今朝鮮西北部一帶,包括平壤在內。+秒章-節(jié)?小說網??最_新?章節(jié)?更,新,快¢因光照條件好于高句麗最初本土的山區(qū),故在313年前后被高句麗南下占領,但控制不嚴密,有點羈性質。后來高句麗西進受挫,就開始重點經營這個區(qū)域了,與百濟反復爭奪,還有一個國王守城時被箭射傷,后不治身亡。再后來,高句麗把都城遷到了此處。從普末到唐初,高句麗經歷了完整的中原南北朝時期,因沒人管他,再加上東北地區(qū)小冰河時期寒冷的氣候,因此不斷南下擴張,占據了遼東、玄、樂浪、帶方等較為溫暖的農業(yè)地帶,不斷營建城池,開墾農田,人口從不到50萬,增長至350萬上下。后世有個笑話,隋滅南陳得到的戶口,還沒高句麗多一一笑話之所以是笑話,在于江南隱戶多,賬面數字就是個數字而已,但也說明高句麗經過兩普南北朝三百年的大力經營,國力已經膨脹到相當程度了。(5)昌黎昌黎郡在后世錦州、朝陽、葫蘆島、阜新一帶。后世河北有個昌黎,那是因為唐代時昌黎內遷到臨渝關(山海關)以內,故得名。最初的昌黎就在關外。昌黎郡離中原最近,經盧龍道溝通北平郡,晉末戰(zhàn)亂,河北百姓大多跑去昌黎。慕容大力安置,不但種田,還種麻,發(fā)展得很不錯,整挺好。這也是整個平州最富庶的一個郡,龍城就位于此地。(6)盧龍道此道經幽州,穿越燕山,沿著白狼水(大凌河)谷地,彎彎曲曲進入昌黎。因為地形限制,道路條件很不好,通行能力有限。怎么形容呢?就像幽州、平州兩大器官之間只靠一個毛細血管相連供血。所以在唐末五代小冰河期遼西走廊部分淤塞成陸,出現(xiàn)道路之后,盧龍道很快就退居次要位置。從此以后,一直現(xiàn)代,遼西走廊這條「傍海道」都更為關鍵。(7)平州平州轄昌黎、遼東、玄、樂浪、帶方5郡26縣,自漢以來,一直到明朝,中原王朝實控區(qū)域基本就是這一片,移民也多發(fā)生在這里。原因我想已經說得很清楚了,這里可以種糧食、麻,甚至連蠶桑都有(柞蠶),高句麗心心念念盯看這里。即便是南北朝亂世,控制河北的政權也會想辦法控制平州,至不濟也要占著昌黎,與高句麗分取平原、山區(qū)。因為你從昌黎退了,高句麗就會題幽州,欲壑難填,戰(zhàn)爭難以避免,那還不如在昌黎、遼東、玄打呢。反正北朝騎兵多,也有一部分草原地盤,盧龍道不方便運糧就從草原放牧前進。李世民伐高句麗時就提到:「況今豐稔多年,家給人足,馀糧棲畝,積粟紅倉,雖足以為兵儲,猶恐勞於轉運,故多驅牛羊,以充軍食?!惯@是唐軍后勤史上一次里程碑意義的改革。縱觀整個唐代,非常喜歡征發(fā)部落牛羊,讓他們一邊驅趕放牧,一邊隨軍充當補給:先吃奶,最后吃肉。唐軍在西域作戰(zhàn),乃至翻越天山,都有這個加成,之所以寫這個,主要是我發(fā)現(xiàn)很多讀者下意識拿明清來套以前。明朝時遼西、遼東的概念和這會可不太一樣,不能一概而論。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