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機在廣州機場降落,康劍飛與央視談妥投資的事情后,便帶著李寧玉和張明敏前往廣州。
為什么張明敏會跟康劍飛一路?
答案很簡單,康劍飛即將把張明敏簽到雄飛唱片和風行唱片,前者專門出國語歌,后者則為張明敏出粵語歌。
康劍飛游海到香港那一年,在電子工廠打工的張明敏參加了一個歌唱比賽,結果被香港永恒唱片公司看中。
永恒唱片的老總鄧炳恒也是個異想天開的人,當時香港已經(jīng)是粵語歌的天下,他看到臺灣的校園民謠非?;?,認為在香港唱國語歌應該比較有前途。
于是乎,鄧炳恒給張明敏出了一張國語民謠,結果不而喻,撲街撲得他老母都不認識。
后來適逢中英談判,鄧炳恒覺得這是個可以利用的時機,于是找來黃沾和王福玲為張明敏創(chuàng)作一首愛國歌曲。
黃沾是誰自不必說,大家都認識,王福玲也是香港一等一的作曲家,也是陳勛旗的恩師,陳勛旗的音樂知識都是從王福玲那里學來的。
兩人寫出一首出來,1982年發(fā)行仍舊是撲街撲得其慘無比。直到黃依鶴無意中聽到這首歌,才邀請張明敏參加83年春晚,一夜間被數(shù)億人所熟知傳唱。
而作為的演唱者,張明敏在香港的名氣并不大,甚至作詞者黃沾本人,到現(xiàn)在還不知道在大陸爆紅。
雖然在內地唱片銷量過百萬,但張明敏真沒拿到幾個錢,詞曲作者黃沾、王福玲更是沒有分到任何版稅。
更加讓張明敏絕望的是,自從他參加春晚后,一直很照顧他的永恒唱片公司,直接將其冷藏了,因為永恒唱片需要臺灣唱片市場。不敢再為張明敏這個左派歌手出唱片。
所以張明敏這兩年混得很慘,他在內地人氣爆棚卻賺不到錢,回香港又不能出唱片,只能跑跑場子唱歌,有時候還需要去打工賺錢養(yǎng)活自己。
現(xiàn)在康劍飛發(fā)出邀請函,張明敏就宛如是抓到了救命稻草,想都沒想就同意加入雄飛唱片和風行唱片。
內地坐飛機的本來就少,正月初幾頭更是沒有幾個,康劍飛和張明敏、李寧玉三人簡直就是坐的包機。
一直走到機場大廳里,才漸漸有了點人氣。康劍飛三個瞬間就被認了出來。
“張明敏!”
“李寧玉!”
“邁克爾!”
大廳里一大半的人都圍了過來。因為在內地的熱映。片中康劍飛這個男二號都被人所熟知,不過只知道康劍飛所演的角色叫邁克爾。
內地還沒形成追星潮流,但遇到全國有名的大明星,老百姓還是會興奮地沖上去。這跟追不追星無關。而是中國人的自帶天賦發(fā)作圍觀。
現(xiàn)在康劍飛、李寧玉和張明敏就被圍觀了,也沒幾個要簽名的,全都圍著他們指指點點,膽子大點的才主動搭訕聊天。
好在機場大廳里的人不多,圍觀他們的也就二十來個,康劍飛很快就帶著兩人殺出重圍。
“玲玉,當大明星的感覺怎么樣?”康劍飛在上車之后笑問道。
“也就那樣吧,沒什么感覺?!崩顚幱癫挥芍缘卣f道,她包包里現(xiàn)在還有各種關于自己的新聞報道。專門收集剪裁下來貼在筆記本上。
張明敏感概道:“在內地出名太容易了,我83年參加完春晚后,隨便走到大陸哪里都會被認出來?!?
從某個角度來看,張明敏說的是事實,80、90年代的大陸確實極好出名、極好賺錢。但前提是你要有眼界、有頭腦、有關系。此時許多機關公務員或工廠工人,他們只要下海就能賺到幾倍于工資的錢,但卻很少有人愿意丟掉鐵飯碗單干。
想出名更多的則是靠關系,比如歌壇一姐毛阿明,當年有一位歌手比她唱得更好、更有資格,結果有位老太太賞識毛阿明,擠了另一位歌手的路子,讓毛阿明去參加國際比賽演出,拿獎之后一舉成名。那位比毛阿明唱得好的女歌手,二十年后變成了一個供女兒上學都困難的家庭婦女。
張明敏能出名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碰上了一首好歌,否則以他的外形條件和唱功,一輩子都別想出名。
雄飛唱片公司名義上掛靠在廣州唱片公司旗下,公司的地址也是緊挨著,租用的是以前廣州唱片廠的房子。如今公司什么設備都沒有,還是在廣州唱片公司的錄音棚里錄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