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廣告一出,讓康劍飛的老書迷和影迷們驚喜莫名,紛紛將這個消息告知親友。
《星島日報》突然又來了篇章,質(zhì)疑康劍飛發(fā)新書的真實目的:“眾所周知,康劍飛近年來很忙,去年上半年他為好萊塢電影《風月俏佳人》創(chuàng)作劇本,又要編劇、導演《唐伯虎點秋香》;他還要策劃《拳皇》的游戲和漫畫,甚至之前《大時代》的劇本也是他寫的。最最重要的是,康先生沾染的風流韻事不斷,只是周旋于那位你美女之間,恐怕就需要花費不少的精力,他哪里有時間再來寫一本《盜墓筆記》?恐怕這本所謂的新作,又是請人代筆的沽名釣譽之作”
《東方日報》就此事采訪了康劍飛,并在第二天就發(fā)回擊,康劍飛都懶得去辯解,直接發(fā)出懸賞令:“有人要是能找出《盜墓筆記》的代筆證據(jù),我承諾獎勵他1000萬港幣?!?
這話說得比什么解釋都有分量,《星島日報》頓時就無話可說了。隨后《東方日報》又再次爆料,稱康劍飛的新書《盜墓筆記》最初是劇本,是康劍飛打算今年拍攝的一部年大片,后來才被擴充成小說的。
這下康劍飛的書迷和影迷都高興了,不僅有書看,而且還有大片值得期待。
《盜墓筆記》還沒正式連載,就已經(jīng)在報紙上朝得沸沸揚揚,《東方日報》的訂報量在幾天之內(nèi)就漲了一大截。
倪框顯然還在為去年兒的事情耿耿于懷,他在tvb主持談話節(jié)目的時候,黃沾、蔡瀾提到康劍飛新書的話題,倪框非常不屑地回應道:“康劍飛拍電影的手段是很不錯,不過寫小說恐怕就原形暴露了。聽說他的《尋秦記》是表弟代筆的,《翻云覆雨》是黃易代筆的,那個時候他還沒現(xiàn)在這么忙,有大把的時間創(chuàng)作小說,請人代筆只能說他小說寫的爛。有些人老老實實地做導演就行了,非要跑來裝人寫小說,真當阿貓阿狗都能出書啊?”
倪框在談話節(jié)目上嗆聲康劍飛,這新聞迅速出現(xiàn)在各大報紙的娛樂版上。
康劍飛沒有對此表態(tài),但他的許多年輕粉絲卻對倪框破口大罵,倪框的書迷又馬上罵回去,以至于有時候大街上都能看到兩人的粉絲爭吵得面紅耳赤。
其實,很多人既是倪框書迷又是康劍飛的影迷,在這場爭論中他們都持兩不相幫的態(tài)。
九天的時間一晃而過,但對等著看康劍飛新書的那些鐵桿粉絲來說,卻是日如年,每天看著《東方日報》的新書連載倒計時,都覺得時間過得無比漫長。
說實話,康劍飛純粹的書迷已經(jīng)所剩不多,等著他發(fā)新書的粉絲,大部分都是康劍飛的影迷。愛屋及烏加好奇之下,他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康劍飛新書的內(nèi)容,有的人為此還專門跑去預訂了半年的《東方日報》。
1989年3月1號,《盜墓筆記》正式在《東方日報》發(fā)連載。
《明報》報業(yè)集團大廈。
秘書在給金鏞沖了杯咖啡,又抱來一大摞報紙,然后就關門出了辦公室。
金鏞先是把幾份大報的時政版一一看過去,重要的新聞秘書都已經(jīng)給他做了記號。
花一個多小時把時政新聞都看了一遍,金鏞心情還算不錯,今天只有一份報紙寫章罵他,看來那件事鬧出的風波快要平息了。
除了封筆的小說家和報社老板的身份之外,金鏞現(xiàn)在還是個政客,去年他與另外一位查姓委員起草的“雙查法案”被中央通過,這個法案在香港回歸后一直沿用。但因為該法案過保守,被民主黨派認為阻礙了香港的民主進程,認為金鏞是大陸政府的走狗。
金鏞從京城回港后,不僅有人隔差五的在報紙上罵他,還組織示威游行反對金鏞提出的法案,金庸甚至還因此收到過恐嚇信。
看了一堆時政新聞后,金鏞隨便翻開一份報紙的娛樂版解解悶,結果一下翻到了《盜墓筆記》的版面。
“咦”隨便讀了幾段小說之后,金鏞發(fā)現(xiàn)這小說似乎跟其他的武俠、科幻小說不一樣,認真地埋頭看了起來。
...
_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