兇手是如何知道張相平當晚會晚歸的?
根據他老婆的介紹,張相平在外跟人玩,回來早晚不一定,大部分時間九點左右就回來了,十點后回來的情況不多。張相平朋友也說,他們打牌的結束時間是不一定的。兇手沒有辦法預知張相平回來時間。
可顯然,兇手扎張相平輪胎的手法只用了這一次,從他朋友同事那里了解到,之前從未發(fā)生這種事。
兇手一次即壓中了張相平晚歸的時間點,不會是巧合。
第二,
案發(fā)地旁邊的兩處碎啤酒瓶,和案件有無關聯?
其實,高棟如果親自駕車做實驗,就會發(fā)現,當開車遇到前方有一地破啤酒瓶時,會自覺地踩剎車繞行。而前面一處在右車道,后面一處在左車道,保證了車輛剎車后先往左邊,再剎車往右,最后被兇手叫住時,剛好可以讓車停在右車道。如此一來,保證了兇手作案時,身處右側,視野隱蔽,不易被目擊者剛巧發(fā)現,并且作案完成后,直接走上農田逃走。
高棟詢問民警后,查到半島酒店的下方停車場,并無監(jiān)控,看來通過監(jiān)控找誰放的扎胎釘是沒指望的了。
現在還有一處監(jiān)控,就是鳳棲路上的三個高清攝像頭。
案發(fā)后,高棟當場指揮陳隊,調取這三個監(jiān)控,人和車輛逐個排查,要找出當晚滯留在鳳棲路上的人。
這次案件可以說與李愛國的案子有諸多的相同點,兇手出現在鳳棲路上,也一定是從路上走過來的,必定會進入監(jiān)控。
上一回,李愛國的案子中,畢竟開始查監(jiān)控時,已經隔了整整一天多,或許有些司機忘了乘客中有人在鳳棲路半路下車了。
這次是案發(fā)后才過幾個小時就進行排查,高棟認為很有可能找出滯留路上的那個人。
很可惜,到現在為止,排查了數百次車輛,還是沒問出那個半路下車的人。
兇手在兩個案子中,他到底是如何來到鳳棲路這案發(fā)現場的?這始終想不出合理的解釋。
高棟抿抿嘴,想著,不如找徐策聊聊,前幾次他的看法給了自己一定的啟發(fā),徐策這么聰明,又在美國涉獵過犯罪心理學,他或許能給出更具建設性的意見。
_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