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段花了不少的功夫,才把此老說動,讓趙爾巽北上,制止這場沖突。
張作霖也得到了通知,把手下眾人都召集過來,對大家說道:“你們怎看眼前的事情,老趙想來說和,我們是聽,還是不聽???”
“大帥,箭在弦上,不得不發(fā)啊。”楊宇霆首先說話了:“卑職認為應該盡快行動,一定要把孟恩遠拿下,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并不好找?!?
孫烈臣在一旁沉吟了半晌,然后說道:“大帥,趙爾巽畢竟是代表著段祺瑞,要是惹怒了段祺瑞,對我們來說,也是一個大麻煩?!?
孫烈臣的話也讓大家頻頻點頭,這就是一個取舍問題,該如何決斷,的確十分困難,在座的眾人都在交頭接耳,不知道該怎么辦。
“大帥,我聽說袁世凱已經(jīng)病倒了,正臥床不起,離著死也不遠了。”張廷蘭這時候說出了這話,在場的人都是一愣,老袁已經(jīng)是昨日黃花,有什么值得關(guān)注的啊。
可是張作霖何等敏銳,立刻想到了張廷蘭話中的意思:“拙,你是說北洋新舊交替之際,無暇顧及東三省么?”
“沒錯,正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,現(xiàn)在老段還沒有掌握全權(quán),張勛剛到熱河,手下的地盤還沒有理順,辮子軍也沒有調(diào)過來。如果等他們都準備好了,奉天的處境就艱難了,段祺瑞一定會力挺孟恩遠和咱們作對的?!?
在歷史上張作霖先后發(fā)動了三次倒孟行動,前后歷時四年多,最后還是在日本人的配合之后,才拿下了孟恩遠。孟恩遠能夠撐這么長的時間,絕對不是孟恩遠多有本事,而是有段祺瑞在背后撐腰。
張廷蘭很清楚,老袁的生命也就剩下不到一個月了,北洋在短暫的恢復之后,就會落到新任掌門段祺瑞的手中,如果不趁著這時候動手,只怕就沒機會了。
“沒錯,大帥,我也支持拙的看法?!睏钣铞f道:“這次高士儐已經(jīng)和日本人勾結(jié)在一起了,我們不盡快拿下孟恩遠,有北洋和日本人的雙重支持,再想對付孟恩遠,代價就太大了。”
的確楊宇霆所說的也是一個關(guān)鍵,在東北的地面上,任何行動都要顧及日本人的態(tài)度,這次好不容易把日本人暫時壓制住了,要是不快點行動,日本人反過味來,大力武裝孟恩遠,那可就真的養(yǎng)虎為患了。
老張權(quán)衡再三說道:“咱們先敷衍著趙爾巽,然后給輔忱發(fā)電報,讓他盡快制造借口,對吉軍動武,同時讓吳俊升的騎兵師也調(diào)動起來,隨時準備援助?!?
老張做出了最后的戰(zhàn)爭決定,其實前方的號角就已經(jīng)吹了起來,高士儐是個心高氣傲的人,他已經(jīng)帶著部下,在公主嶺和伊通之間布防,按照御敵于國門之外的原則,他們前鋒部隊,最精銳的騎兵團放到了四平,阻擋奉軍北上。
雙方的偵察兵實際上已經(jīng)開始了互相攻擊,自從能夠生產(chǎn)手槍以來,警備師的軍官和偵察兵都是第一批裝備的,因此奉軍的騎兵通常都是長短兩件家伙,每個人還帶著三枚手榴彈。
火力比起吉軍要強大太多了,人數(shù)差不多的時候,對射吉軍根本不是對手,就算吉軍數(shù)量占了上風,奉軍也能憑著手榴彈的威力從容撤退。
幾次交鋒下來,吉軍損失了七十幾名偵察兵,簡直把高士儐氣瘋了,他從來就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,他一心想著報仇,因此下令要利用人數(shù)優(yōu)勢,對奉軍偵察兵進行報復行動。
這一天吉軍出動了將近二百名騎兵,想要伏擊奉軍,奉軍的一隊騎兵已經(jīng)接近了埋伏圈,但是這些奉軍竟然察覺了危險,轉(zhuǎn)身就跑,這下子把吉軍氣壞了,他們隨即窮追不舍。
就在吉軍一連追出了十幾里路的時候,突然不遠處響起了一陣馬蹄聲,在原野之上出現(xiàn)了三輛龐大的馬車,每一輛都由四匹馬拉著狂奔,在馬車周圍還有幾十名騎兵進行保護。
吉軍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東西,頓時都有些摸不著頭腦,他們一看對方數(shù)量比他們還少了很多,因此就放心大膽的沖鋒,結(jié)果就在他們離著奉軍越來越近的時候,突然從馬車上面射出了三條火舌,瞬間沖在最前頭的吉軍都被射中,紛紛摔在了馬下。(未完待續(xù)。。)
_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