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參戰(zhàn)之后,德國的敗局已定,大家都知道德國人撐不下去了,無數(shù)的評論家都在死死盯著德國,想要看看這個帝國究竟是怎么完蛋的。
事實總是出人意料,就在1918年10月25日,德國海軍司令部下令基爾港的德國公海艦隊出海同英軍作戰(zhàn),若失敗就“光榮地沉沒”。
基爾港的8萬名水兵厭倦了戰(zhàn)爭,他們拒絕起錨,并把軍艦熄了火。水兵的抵制雖然迫使德國海軍當局收回命令,但水兵們卻遭到迫害,被逮捕了幾百人。
士兵們被壓抑的怒火終于爆發(fā)了,11月3日,水兵走上基爾街頭游行示威,抗議海軍當局,要求釋放被捕者。游行示威隨后發(fā)展為武裝起義,水兵們解除了軍官的武裝,迅速占領了戰(zhàn)略要地,控制了全城。
工人也舉行武裝起義響應,并建立了多數(shù)黨政權。至4日晚,基爾及附近郊區(qū)均為起義者占領。5日,基爾全城總罷工支持水兵起義,基爾港水兵起義成為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(fā)的信號,革命在全國迅速蔓延。到11月8日止,幾乎所有的德國大城市中都發(fā)生了武裝起義,建立了多數(shù)黨組織,將德國大多數(shù)地區(qū)掌握在了手中。
此次起義被稱為十一月革命,這次革命不只把德皇威廉二世嚇走了,同時也把協(xié)約國給嚇住了。俄國的多數(shù)黨已經讓他們焦頭爛額了,現(xiàn)在德國又出現(xiàn)了這種問題,如果讓多數(shù)黨控制了德國,那對于整個西方世界來說,就是一場末日。
協(xié)約國集團也立即放棄了戰(zhàn)爭,不想再去逼迫德國人了。而且德國原有的容克貴族集團也對多數(shù)黨極為恐懼,他們迅速組成了新的共和國政府,掌管了德國的大權,并且決定同協(xié)約國坐到談判桌前面,接受失敗的命運。
雙方拼了四年多的一場血戰(zhàn),就以這種戲劇化的情況結束了,大大出乎了所有政論家的估計,整個世界也都被震動了,就連遠東的中國也不例外。中國畢竟是同盟國的成員,地地道道的戰(zhàn)勝國。包括北洋政府在內,都感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,能夠收回失去了權力,實現(xiàn)咸魚翻身。
消息傳到了奉天,老張也被驚動了。他把手下的文武大員都召集到了一起,還特別讓常蔭槐來請張廷蘭和王永江。王永江是張作霖的錢袋子大總管。而張廷蘭則是頭號智囊,而且最清楚國際局勢,老張急火火的讓他們過去,也是想有些作為。
在路上王永江就問道:“拙,大戰(zhàn)結束了,你覺得咱們該怎么辦呢?”
“岷源先生。列強什么嘴臉咱們心里頭都有數(shù),別指望會真正平等對待中國,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也沒有什么價值,最現(xiàn)實的就是去歐洲淘換工業(yè)設備和人才。德國和奧匈帝國都完蛋了,這兩國的軍工實力非常雄厚,人才眾多,能夠弄到一點,咱們就能發(fā)達了。另外英法兩國也都受損嚴重,咱們想想辦法,趁機搞到一點技術,把這些東西弄到手,再發(fā)展三五年,咱們的根基也就穩(wěn)固下來了?!?
聽到了張廷蘭的設想,王永江點點頭:“拙,國際上的事情我雖然不清楚,但是東三省怎么樣我嘴熟悉,的確需要一段時間沉淀下來,好好修煉一下內功,不過依我看咱們大帥似乎有別的想法了!”
王永江微微嘆口氣,張作霖作為奉軍的領袖,大多數(shù)時間是稱職的,但是唯有一點,就是野心勃勃,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,奉軍實力膨脹,老張個人也開始了膨脹,這一點奉軍上下都意識到了,王永江也有些擔憂。
常蔭槐帶著他們到了老虎廳,里面已經聚集了不少人,吳俊升、張景惠、張海鵬、闞朝璽等人一個不少,另外孫烈臣正好從熱河回來,也到了老虎廳,張作霖正滿面紅光的坐在中間,一看張廷蘭和王永江到了,就笑著說道:“岷源和拙到了,我這正好有封電報要給你們,拿過去看看吧!”
王永江接過了一看,正是段祺瑞發(fā)過來的,信中的內容主要是請張作霖派出代表,商討一下如何處理大戰(zhàn)的問題,主要的任務有兩個,一個是戰(zhàn)后要收復哪些權利,另一個是干涉俄國內戰(zhàn)的問題,現(xiàn)在協(xié)約國都出兵了,北洋政府也不想落后。
奉軍威望很高,論實力已經能和北洋抗衡,而且又早早的出兵海蘭泡,這兩個問題都少不了奉軍的參與。
王永江和張廷蘭把電報都傳看了一下,然后還給了老張,張作霖掃視了一下眾人,然后說道:“諸位,老段準備收回德國的權利,還想著出兵俄國,你們都怎么看?咱們究竟能不能利用這個機會,給老段添一點麻煩,讓他威信掃地?”
一旁的袁金鎧突然笑道:“大帥,我看這正是一個好機會,列強絕對不會輕易把好處讓給北洋政府的,我們不妨就把條件抬高,老段肯定沒有辦法完成,這樣他就會遭到國內的唾罵,看他還有臉繼續(xù)當總理么?”
袁金鎧說完之后,吳俊升也笑著說道:“大帥,熟悉日本情況的人向我透露了,日本人這次想要永久的霸占山東,不愿意歸還中國,而北洋又想利用這次機會要回山東,如果老段沒有辦法收回山東,咱們就發(fā)動各種力量,把老段拉下馬,如果老段僥幸成功了,也勢必結怨日本人,咱們就能趁機取而代之,怎么算都不虧本?!?
吳俊升一面說著一面露出了得意的笑容,顯得智珠在握的樣子,張廷蘭在一旁心里頭卻是咯噔一聲,他怎么也沒有想到奉軍的這幫元老竟然打著這個如意算盤,心里頭頓時失望到了極點。
山東問題張廷蘭感到更多的是憤慨,是對列強的不滿,對力量的渴望,張廷蘭迫切希望能全力提升工業(yè)實力,強化軍備。然后好從列強手中搶回權力。而這些老派人物則不然,他們認為這是一個讓老段下不來臺的機會,想要斗倒段祺瑞。
其實這也是張廷蘭和吳俊升這些人的根本不同,張廷蘭更多從國家角度看問題,而吳俊升等人更多的是看奉軍、看自己的小算盤。重內斗,輕外斗,格局不同,得到的結果就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