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外,自己的近身相搏之術(shù)隨機應(yīng)變,并無固定套路,即便場外眾人自臺下觀戰(zhàn)揣摩,也摸不清他的武功路數(shù)。
再者,自己隨身還攜帶了一枚回天銀丹,萬一身受重傷,走投無路,還可以服下銀丹,重振旗鼓。
不過兵法有云,知己知彼,百戰(zhàn)不殆,臺下這些對手他一個也不認識,自然也不知道對方底細,這一點對他非常不利。
隨著鼓聲由緩至急,長生也快速打定了主意,此番自己面對的對手很可能來自各個藩鎮(zhèn),今日不除,日后也是禍害,對自己心存惡意的人他向來不會手下留情,這些人自然也不會例外。
片刻過后,鼓聲驟停。
鼓聲驟停的瞬間,長生和王從諫同時欺身搶攻。
王從諫自恃橫練功夫了得,出招之時只攻不守,灌注剛猛靈氣的右拳重擊長生三陽魁首的同時左拳蓄勢待發(fā),只待長生變招之后立刻補招。
就在場外眾人紛紛猜測長生會如何閃躲之時,長生卻反其道而行之,純陰靈氣直灌右拳,徑直迎向王從諫的右拳。
不止場外眾人沒想到長生會以居山硬碰太玄,連王從諫自己也沒想到長生會有此一舉,他雖是太玄修為,卻分出三成靈氣凝聚左拳,電光火石之間已經(jīng)容不得他轉(zhuǎn)調(diào)靈氣施出全力,伴隨著一聲氣爆悶響,王從諫寒氣入體,踉蹌后退。
早在出招之前,長生便想好了后招兒,借助對手的靈氣沖擊急旋回身,隨即踏地借力,不等王從諫穩(wěn)住身形便疾追而上。
眼見長生追來,王從諫急忙后撤右腳,撐地發(fā)力穩(wěn)住了退勢,正準備抬手格擋長生迎面而來的重拳,不曾想長生卻并未出拳,而是凌空后仰,倒翻反踢。
在面對對手追擊之時,大部分人的下意識反應(yīng)都是盡快穩(wěn)住陣腳,王從諫也不例外,但正是這個下意識的舉動害了他,如果他沒有強行止住退勢,長生急轉(zhuǎn)之后發(fā)力不足,很難追得上他。
此外,在王從諫看來在長生追來之前,他有足夠的時間穩(wěn)住身形發(fā)起反攻,但他卻沒想到長生并不用拳,而是用腳,要知道正常人的腿都比手臂要長一尺左右,也正是多出的這一尺,令長生在對方抬手格擋之前踢中了對方的下顎。
不同于向前發(fā)力的前踢,反踢之時向上發(fā)力,長生這一腳直接將王從諫踢的雙腳離地,高高躍起。
與脖頸,下體,雙腎,頭顱一樣,下顎亦是人體脆弱之處,常人若是被人自下而上重擊下顎,瞬時就會暈厥倒地,即便王從諫橫練功夫了得,這一腳也將他踢的魂不守舍,渾噩發(fā)懵。
不等王從諫落地,長生便縱身躍起,凌空反踹,將其踢飛了出去。筆趣庫
王從諫身在半空,下意識的催動靈氣穩(wěn)定身形,但是待其踉蹌落地,已然身在石臺之外。
王從諫靈氣修為精深,橫練功夫了得,拳腳功夫亦是爐火純青,本以為便是不敵,也能重傷長生元氣,不曾想還沒來得及施展便被長生打下了石臺,敗的好生窩囊。
王從諫自己窩火,一眾同伙亦為之惋惜,只有先前被其打下石臺的西域男子發(fā)聲叫好,只因王從諫打他用了三招兒,長生打王從諫也用了三招兒…….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