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師,紫禁城,文淵閣。
劉健和李東陽剛參加完朝會,朝堂上沒什么大事,朱厚照昏昏沉沉像個供奉的泥菩薩,什么都不干涉,以至于所有事情都由內閣做主。
朝堂上無人爭鋒,劉健和李東陽處置起朝政來大刀闊斧,毫無阻礙……如今文官當政,無人對他們的權威形成挑戰(zhàn)。
劉健在辦公桌后坐下,等值事太監(jiān)奉上茶水,跟李東陽談論了一會兒政務,涉及由內閣做出票擬的幾樁較為重要的決策,發(fā)現效果頗為不錯。
劉健滿意點頭:“如今看來,朝堂上未必需要你我,也可正常運轉。之前一直想將德輝調入內閣,惜先皇在世時未能成行,眼下正是跟陛下提及的最佳良機!此事,便由賓之你去翰苑安排聯(lián)名上奏,由你我提出來始終不太合適……”
關于王華入閣一事,孝宗生前劉健、李東陽就一直在提,可到孝宗過世都沒下文,朱祐樘最滿意的是內閣三大學士的組合,也就是劉健、李東陽和謝遷,現在新皇登基,劉健感覺朝堂已穩(wěn)如磐石,便想讓王華承擔更多的責任,他和李東陽對朝事都有所懈怠,希望多點兒時間休息。
李東陽道:“稍后我便安排梁學士等人上疏朝廷,一次提出多名人選,請陛下定奪!”
“嗯!”
劉健點頭,“在德輝外,復以梁學士、濟之和介夫為候選人,單以能力論,唯德輝可以勝任!”
李東陽微微一笑:“既如此,德輝入閣之事便如此處置,但是否需要跟于喬商議?”
劉健搖頭:“這些日子于喬去了一趟泰陵,隨后又稱病不出。既如此便讓他多休息幾日,待德輝入閣,朝事沒那么繁忙,于喬也能省心些!之后戶部有宣府錢糧調度奏本,你先給德輝看過,讓他擬個條子出來,待老夫審后再行上奏……”
李東陽明知如此輕率便定下內閣人選,是視朝廷法度如無物,但以他和劉健都認為如此做并無不妥。
皇帝年少不懂得如何挑選內閣人選,就由自己二人全權負責,至于一下子推出梁儲、王鏊、楊廷和和王華四個人,只是障眼法,著眼點其實全部在王華身上,其余三人都只是陪太子讀書。
至于謝遷的意見,二人不想節(jié)外生枝,直接選擇忽視。
隨后這件事便由李東陽傳到梁儲那里,由梁儲等人向朝廷請示。奏本從通政使司衙門很快送到內閣,由劉健親自做出“酌情擬定人選”的票擬,便送到司禮監(jiān)。
按照劉健和李東陽的設想,只要蕭敬朱批定奪,這件事便落實了,根本就無需驚動小皇帝。
但事關重大,蕭敬沒敢自行確定,便去向張?zhí)笳埵荆瑥執(zhí)笪瘺Q不下,覺得應該把事情告知朱厚照,由朱厚照親自決定。
朱厚照在又一此夜不歸宿后,第二天一大清早回到乾清宮,終于得知此事,時間距離午朝只剩下不到半個時辰。
……
……
“什么意思?朕才出去一日,宮里就發(fā)生這么大的事情!內閣三位輔政大臣不是好好的嗎,為什么要憑空增加一人?王華王先生入閣是誰準允的?”
朱厚照連串發(fā)問,蕭敬根本回答不出來。
蕭敬非常為難,因為現在內閣獨大,劉健和李東陽步步緊逼,之前孝宗朝都沒決定的事情,現在倉促間便做出決定,其實是欺負朱厚照剛登基什么都不懂。
而朱厚照雖然年幼,也知道內閣無小事,多出一個大學士,意味著今后他會增條一個對手。
他現在只是暫時將跟文官爭斗的心思放下,專心吃喝玩樂,而不是說他不在乎,準備永久性地將權力讓給文官。
蕭敬這邊漲紅著臉回答不出來,劉瑾倒是在旁插話了:“陛下切勿動怒,這件事不是還有商量的余地嗎?”
“陛下若認為不妥,直接在奏本上否決便是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