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瑾彈劾許進之事,很快有了結果。
許進發(fā)現(xiàn)無法拉劉瑾下馬后,便主動請求乞老歸田,奏本呈遞到內閣,謝遷卻死活不同意。
按照許進的設想,他退下后在劉瑾推動下,兵部尚書劉宇必然會接任吏部尚書,而兵部尚書只能由沈溪回朝擔當。
三月十五,朱厚照召謝遷到乾清宮議事。
這幾天許進都沒上朝,謝遷意識到,許進離朝之日為時不遠,很多事情似乎已無法挽回。
現(xiàn)在問題已不是許進是否離朝的問題,而是許進致仕后,誰來擔任吏部尚書,如果是劉宇進為吏部尚書,誰來擔任兵部尚書。
謝遷抵達時,內閣大學士焦芳和王鏊都在,除此之外還有兵部尚書劉宇和司禮監(jiān)掌印太監(jiān)劉瑾、司禮監(jiān)首席秉筆太監(jiān)戴義,除此之外尚有一個人,正是前幾天才從南京提親回來的英國公張懋。
見到這幾人,謝遷心中稍微安定一下,尤其見到張懋,他便知道自己跟劉瑾對立的態(tài)勢不會那么強烈。
劉瑾朝中最忌憚的幾個人,除了謝遷外,就是許進、張氏外戚和張懋。
劉瑾現(xiàn)在尚未有資格染指軍隊,張懋作為英國公一直掌握五軍都督府,等于說掌控大明軍權,張懋一向不喜歡參與朝政,而他為人正派,不會為劉瑾這樣的閹黨利用。
謝遷到時,朱厚照顯得有些不耐煩,埋怨道:“謝閣老似乎來遲了……”
謝遷行禮:“開春后有很多事務處置,臣剛去了一趟刑部,問過開春后刑獄之事?!?
朱厚照點頭,做開場白:“這次朕宣你們過來,是有兩件事說,第一件事是關于朕大婚之事,英國公和王學士已從南方歸來,提親之事基本完成,大婚之期也該由禮部確定下來,呃……禮部沒來人是吧?”
劉瑾問道:“陛下,老奴這就找人去通傳?”
朱厚照一甩手:“算了算了,商議好后找人通知一聲便可,不就定個日子嗎?讓高公公跟太后商議一下,再讓欽天監(jiān)選個良辰吉日便可?!眘m.Ъiqiku.Πet
說到這兒,朱厚照看著謝遷,道,“這第二件事,是關于吏部許尚書告老歸田之事,朕已恩準,許尚書年近七旬,理應回鄉(xiāng)頤養(yǎng)天年,免得在朝無事生非,今天參劾這個明天參劾那個,吏部是考核朝中官員之所,而不是用于糾罪,不然就代替都察院了……既然許尚書退下來,就該有人補上,今日是跟你們商議一下,誰來擔任吏部尚書合適……”
謝遷心里犯難了,琢磨道:“這種事如果在朝議時提出,尚有許多參考意見,但現(xiàn)在陛下是在私下里提出,面前就這么幾個人,根本代表不了朝中大多數(shù)官員的想法?!?
他看了看劉瑾,再看看劉宇,現(xiàn)在似乎劉宇進補吏部尚書已經(jīng)是板上釘釘?shù)氖虑椋旌裾仗岢龅倪@個問題看起來是讓人商議,但本意卻是要在場之人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,而這個答案已呼之欲出。
張懋對于朝政一向不喜歡發(fā)表意見,站在旁邊看熱鬧。
劉瑾和戴義身為內監(jiān),就算現(xiàn)在有權有勢,也不敢在這種問題上隨意發(fā)話,劉宇也不能舉薦自己,其實說來說去朱厚照就是問謝遷。
謝遷不會舉薦劉宇,因為他很清楚劉宇早已失去氣節(jié)投靠閹黨,近來劣跡斑斑,再加上之前許進提出過“劉宇為吏部尚書、沈溪為兵部尚書”之議,謝遷更不愿意這個設想成為現(xiàn)實,于是道:“回陛下,吏部左侍郎劉機在朝多年,其為翰苑出身,做事妥當有序,臣以為以其為吏部尚書較為穩(wěn)妥?!?
謝遷不推劉宇,而舉薦吏部左侍郎劉機,明顯采取了與閹黨拒不合作的態(tài)度。劉瑾聞瞪了謝遷一眼,卻不敢說話。
朱厚照微微點頭:“謝閣老說得有理,劉侍郎行事得體,之前吏部考核他出力較多,照理說吏部尚書退下來,讓吏部左侍郎進補也可,不過最近幾次吏部尚書更迭,都是以其余五部尚書增補的吧?”
說此話時,朱厚照看著劉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