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機制造是一個復雜程度絲毫不亞于飛機設計的工作。
飛機,或者任何復雜機械產品從完全進口到完全國產之間,實際上都會包含三到四個不同的階段。
首先是用原廠進口的大部件對飛機進行組裝,打通“整機總裝線”。
組裝飛機看上去沒什么技術含量,但其實能走通這一步的國家就已經不太多了。
其次是進口中散件組裝大部件,以及進口低散件組裝成組合件。
根據飛機的復雜程度不同,這可能是一個或者兩個步驟。
對于絕大多數國家來說,走到這里基本就算是到頭了。
不少國家的所謂“自研”飛機,也只能做到這一步。
最后才是從毛坯料開始生產低散件,打通零部件生產線,然后一步步生產出整架飛機來,實現飛機的完全國產化。
“這個么……”何明略微思索了一會:
“原本的協(xié)議規(guī)定是在明年年末之前完成2-4架飛機的整機總裝,1999年年末之前完成機體部分的全部生產線?!?
“不過得益于你的功勞,現在又多了一個節(jié)點,就是在2001年末之前完成對全機生產的國產化標準替代,把蘇27徹底變成符合華夏航空工業(yè)標準的東西!”
“當然除了飛機本身之外,還有一個任務是地面保障設備的國產化,否則光有了三代機,相應的勤務能力跟不上,一樣沒辦法形成戰(zhàn)斗力?!?
“唔……”常浩南在心中盤算了一下:
“進度要求不算緊張,那應該還來得及……”
“什么來得及?”
何明的語氣有些好奇。
“當然是飛機改進?!?
常浩南聳了聳肩:
“在總裝線打通之后,零部件生產的消化吸收完全可以和技術改進同時進行,至于機載設備,尤其是電子設備,更是可以單獨立項預研?!?
“只不過這樣搞的話,你們廠的壓力應該會比較大,尤其是跟俄方技術人員的合作方面?!?
旁邊的何明轉過頭看了他一眼,幾秒鐘之后才回答道:
“要不是我知道伱過去三個月時間都做過什么,恐怕會覺得提出這個想法的人瘋了……”
“不過……邊生產邊改進,確實是一個法子,我回去之后會跟廠里提一下這個想法,盡量配合你們的工作。至于俄方技術人員……總歸有辦法的,改進工作肯定要以我為主?!?
“只怕等這118架飛機造到最后,他們自己的人都要認不出來咯……”
聽到這句話,常浩南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重生之前的情況,還真能跟何明的預期對上號。
“我想應該是要這樣的……”
“以后,最好的蘇27,肯定會誕生在咱們華夏?!?
應該是月票金主加更的
(本章完)
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