難怪到了他上輩子發(fā)論文那會,環(huán)境已經(jīng)變得寬松很多了。
沒想到徐洋看的卻很是通透:
“當然,科研過程所用的語本來就是實力體現(xiàn)的一部分,大多數(shù)國家最多也只能改變一下大家的語習慣,但還是走不出英語這個框架來。”
“反倒是-->>蘇聯(lián)人,哪怕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解體了,還是很少發(fā)表除了俄語之外其它語的研究內(nèi)容,我在伯克利讀博士那會,組里面甚至專門有俄語翻譯,負責搜集和處理這些東西,尤其是控制學理論相關的資料?!?
(請)
隨手發(fā)個頂刊(月初求一波月票)
“我之所以畢業(yè)就選擇回國,也是希望能以一個華夏學者,而不是美國學者的身份,提高我們在學術界的地位和話語權?!?
說到這里,徐洋轉過頭看了看旁邊的常浩南,停頓了一下之后才繼續(xù)道:
“不過現(xiàn)在看來,好像還是你在這方面做的更好一些?!?
以她的眼界,自然不難看出常浩南之所以寫這篇文章,湊畢業(yè)條件只是順手的,主要還是想以此打出火炬集團在整個研究領域內(nèi)的知名度。
基本可以肯定,哪怕是目前還未正式發(fā)售的初版軟件,國外同行在2-3年內(nèi)也很難拿出一樣水平的競品來。
更不用說在占據(jù)先機之后,torch
ultiphysics的更新迭代速度還要更快。
所以別人基本沒得選。
而pro+版本的軟件又不是誰都能用上。
那么想要在這個方向跟蹤前沿研究,或者是做項目的話,就只能選擇和己方合作。
什么叫國際大廠啊,戰(zhàn)術后仰jpg
盡管這確實也是常浩南的想法,但他還是沒有半場開香檳的打算,趕緊擺了擺手:
“都是以后的事情,先不說這些了?!?
也算是跟他共事許久的徐洋也知道他的性格,迅速收住了話題:
“說起來,這次伱準備投哪個期刊?”
這確實是個正事。
哪怕常浩南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創(chuàng)辦一份華夏自己的頂級期刊,但至少眼下,在國際影響力這方面,還是得優(yōu)先考慮別人的平臺。
頂刊那是必須的。
否則產(chǎn)生不了太好的效果。
所以能選擇的對象其實也不太多……
“如果是計算流體力學的話,頂刊應該是journal
of
putational
physics,計算結構力學的話,頂刊大概是puter
thod
applied
achnics
and
engerg……”
常浩南隨手把文檔保存了一下,然后摸著下巴思索道:
“但這篇文章對于兩個領域都有革命性的推動作用。”
這不是他自吹自擂。
也就是他沒把核心算法和并行計算的思路一起寫上去,否則說這篇文章直接把數(shù)值計算領域推進個10年絕對不夸張。
正在喝水的徐洋差點被嗆到,捂著胸口覺得稍微有點受打擊。
對于她來說,這種感覺確實還比較新奇。
畢竟平時很少遇到這樣的對手。
好在她心態(tài)還是比較穩(wěn)的:
“倒不如逆向思維一下,想想你更希望搞哪方面研究的人更早看到這篇文章?”
不得不說,能靠自己在30歲以前就混到正高級職稱,總歸是有點東西的。
被這么一提醒,常浩南豁然開朗:
“那還是a好了,流體力學領域的研究項目很多都比較敏感,不太容易搞國際合作,還是結構方面見效更快一些……”
說話間的功夫,他已經(jīng)打開瀏覽器,開始查找愛思唯爾(a的出版社)的投稿頁面。
選擇這份期刊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。
那就是華夏在結構力學領域的研究水平……
進步空間很大。
實際上哪怕在常浩南重生之前,這也是一塊明顯的短板。
航空航天、裝備制造、精密儀器等很多領域都受制于此。
而如果能為華夏科研機構提前引入充分的國際合作,顯然會更有利于這一研究方向整體水平的發(fā)展和進步!
(本章完)
.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