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夜。
王正浩軒帶著阿木等人去了九仙樓與田秀榮喝了一臺酒。
李辰安在如家大堂與暗衣衛(wèi)幽州負責人常在聊了半宿。
寧楚楚又獨守空房,看著床上的那半截白綢發(fā)愁。
明天總算是要啟程回京都了。
回到京都之后……寧楚楚坐在了窗前,望著窗外的夜色,忽的更加惆悵。
京都的事也不少呀!
寧國的事可就更多了!
他會比現(xiàn)在更忙碌,勞心還勞神,恐怕那心思都難以用在自己的身上。
哎……
還是曾經(jīng)的那個在廣陵城的小酒館里的那個小老板好!
那時的他,有的是時間,腦子里也沒這么多的破事。
所以,這男人啊,有大本事和小富即安誰更好?
這便是得與失。
終究難兩全。
……
……
時昭化二十五年八月初十。
天光微亮,李辰安的車馬便悄然集結(jié)而行,向南而去。
這隊伍的人數(shù)比來的時候少了許多,因為五百玄甲營的戰(zhàn)士們在前方的落鳳坡。
但這隊伍卻比來的時候熱鬧了許多。
那是這隊伍后面的十余輛馬車里裝著的狗!
原本李辰安是希望就這么悄悄的離去,卻沒料到那些狗似乎知道了要遠走他鄉(xiāng),似乎知道了自己未來的命!
它們竟然一路狂吠!
以至于幽州城的街坊們在那狗叫聲中驚醒。
推門。
開窗。
探頭一望。
看見的便是那長長的隊伍。
聽見的便是他們家養(yǎng)了多年的狗那熟悉的叫聲。
長街十里。
諸多街坊臨街相送。
這情形有些怪異。
他們中的許多人熱淚盈眶,讓人誤以為是在送別那位攝政王。
當然,也有許多人是在送別攝政王的。
比如幽州城里的那些商賈們,尤其是那些大小的鹽商們!
以陶從林為首的那些商人們站在了街巷的另一頭,他們在攝政王儀仗到來的時候齊齊跪在了地上。
他們的命,是攝政王的寬宏大量所留下的!
昨夜里田知府宴請攝政王,他們中的六人有幸受邀,在昨日九仙樓的那場宴席上,他們見識到了攝政王的絕世風采!
那是一個俊美的少年郎!
他不拘泥于任何形式,身上甚至看不出半點攝政王的樣子!
他的談吐也格外清新……
極少談及國事,而多說的是風月!
他甚至蠢蠢欲動想要去玉屏樓!
只是被他身邊的那個很是冷酷的親衛(wèi)給制止。
這便是接地氣,而非高高在上,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那種王霸之氣。
這讓陶從林等人緊張的情緒得到了緩和,于是昨晚的那場宴會就變得其樂融融。
他還給了他們一個定心丸——
合法經(jīng)商,照章納稅,既往不咎!
寧國,堅定不移的推行提振工商業(yè)之策,對于合法經(jīng)商的商人,只規(guī)范,不打壓,但若是再逾越了規(guī)矩……
沒有人敢造次。
因為攝政王說皇城司的諜子,一直都在暗中看著。
對于幽州官鹽私賣之事,他的心里跟明鏡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