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氏念叨了兩遍,露出了滿意的笑容,她一伸手,拉過來兒子。
“文正吾兒,快給你叔父磕頭!”
朱文正連忙跪下,嘭嘭嘭,就給老朱磕了三個頭兒。
這下子可把朱元璋高興壞了,他拉起來侄兒,仔細端詳,孩子孔武有力,英氣勃勃,的確很好。
“你練武了?”
“練過!”朱文正干脆答道:“箭術,刀法,拳腳,都不錯!”
老朱笑了,“這軍中的高手也不少,你往后要跟他們好好學。不過武藝雖然厲害,到底還要讀書識字才行?!?
提到了讀書,朱文正咧嘴了,“叔,我都這么大了,怕是晚了吧?”
“不晚!”
老朱格外認真,“咱比你大了整整八歲,咱在兩年多之前,才開始正兒八經(jīng)讀書。這個事情啊,關鍵就要有名師,回頭咱跟張先生說一聲,讓他指點你,咱可告訴你,這位張先生學問極好,是咱的左膀右臂?!?
朱文正一聽讀書,就咧嘴了,但是他又不敢反駁,只能諾諾而已。
王氏卻來了興趣,“這位張老先生是誰啊?他的本事真那么大?”
“老先生?”朱元璋哈哈大笑,“他比文正還小好幾歲呢!不過別看他年輕,但是學問不年輕。人家是書香門第,世代讀書人,可比咱們家都是農(nóng)人強多了?!?
王氏大吃一驚,“那個——重八,你現(xiàn)在到底有多大的勢力?怎么有這么多人聽你的?”
朱元璋笑道:“勢力算不上多大,濠州,泗州,滁州,和州,揚州,全都在咱的治下?!?
“哎呦!”王氏忍不住驚呼出來,“這,這不是整個淮西,都是你的了?”
老朱矜持一笑,沒有做更多的解釋。
王氏想了想,笑著道:“既然這樣,我也就不要這張老臉,說兩句過分的話。你這么大勢力,能不能給你侄安排個好點的位置,讓他給你效力?”
這倒也不是王氏非分之想,實在是情況如此,別說是獨霸一方,就算是開個作坊,做點生意,親戚來了,求個位置,也是情理之中,更何況還是親侄子。
放在歷史上,老朱必定會一口答應,而且還會給個頂大的官職……比如在歷史上,洪都大戰(zhàn)之前,朱文正就是大都督府大都督,節(jié)制中外諸軍事。
再往上一步,就是劍履上殿,入朝不趨,贊拜不名了。
老朱把侄子擺在了高位上,而朱文正又擺不正自己的位置,這就是悲劇的禍根。
而在這個時空里,由于張希孟的教導,老朱看問題更冷靜了一些,侄子雖然好,親情雖然重,但是不能壞了規(guī)矩。
“大嫂,外甥文忠現(xiàn)在可是跟著張先生讀書,他表現(xiàn)相當不錯。咱手下位置不少,但是每個位置都要有足夠的本事才行。文正是咱侄兒,咱把他當成親兒子,這是情理之中的,但是不管如何,還有規(guī)矩在,這也是咱讓侄兒多讀書的道理所在,他能勝任,咱才好給他的位置,還請大嫂諒解。”
王氏想了想,嘆道:“我一個婦道人家,不懂什么大事,又鬧笑話了。的確該讓這小子多讀書,多漲本事!”
這個話題雖然過去了,老朱卻是不想虧待侄兒,就跟朱文正道:“你既然武藝不錯,有沒有膽量,跟叔父見一個人?!?
“什么人?”
“張士誠!”
……
鼓角聲聲,兩軍列陣,朱元璋和張士誠,就在高郵城外,各自率領幾萬人馬,相互對峙。
東風獵獵,大旗飛揚。
兩邊各自出來了兩騎,朱元璋在前,侄兒朱文正緊緊跟隨,在另一邊,出來的是張士誠,還有他的弟弟張士信。
雙方相距不過百步,這是老朱和張士誠第一次面對面,王對王!
“誠王,咱要恭喜你,脫困而出!”
張士誠呵呵冷笑,“朱元璋,你來打秋風,未免也太過分了吧?我苦守三個多月,熬死了脫脫,你現(xiàn)在卻來撿便宜,還有半點道義嗎?”
老朱失聲一笑,“誠王,你要知道咱做了多少事情,就不會抱怨了。咱過來只想邀請誠王,一起同心北伐,滅掉逆元!”
“什么?你要北伐?還要跟本王一起?”
“沒錯!元廷昏聵,罪孽深重,他們霸占了咱們漢人的天下,誠王可愿意和咱一起,恢復山河?”
張士誠聽到這里,簡直想笑,“朱元璋,你最好自己掂量一下,到底是什么份量!本王乃是大周國主,又擊敗了百萬元軍,還輪不到你給我發(fā)號施令!”
朱元璋深深吸口氣,竟然輕松了不少。
“既然如此,看起來咱們還要分個高下!”
張士誠冷笑,“沒錯!姓朱的,你要是覺得比脫脫還厲害,就只管放馬過來!”
樂文
_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