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元軍決定發(fā)起攻勢,以時間計算,他們恐怕還是奉了脫脫的命令,畢竟糧草調(diào)撥,民夫征用,作戰(zhàn)計劃,士兵動員……這一整套下來,沒有一兩個月,是絕無可能的。
甚至拖個三五個月,也是尋常。
很可能脫脫南下的時候,就催促江南元軍配合,一直催到了今天,脫脫都被拿下了,江南元軍才有了動作。
“脫脫啊脫脫!大元朝對你都這樣了,你還替元廷續(xù)命干什么?”
朱元璋深深感嘆,一拍桌子,怒火直沖頭頂。
張士誠已經(jīng)敗了,龜縮在高郵,這一次他萬萬不可能撐幾個月。至多十天八天,就能殺進去,張士誠必?。?
只要解決了張士誠,順道收取元廷幾十萬潰軍,占領整個兩淮,指日可待。
一旦坐擁兩淮之地,下江南,取山東,都是唾手可得。
滅亡元廷,也是指日可待。
可以說前途一片光明,大都的龍椅都在招手,走上人生巔峰,就在眼前。
可如果錯過了這機會,張士誠起死回生,招降納叛,擴充實力,早晚會成為一個勁敵。
殺人不死反成仇的道理,朱元璋自然清楚。
所以一鼓作氣,滅掉張士誠,利益極大。
放棄高郵,援救和州,痛失良機,后果極大!
到底要怎么選擇?
一個最大的難題,又落在了朱元璋的肩頭。
“先生,你能再說說不,看看咱們該怎么辦,能不能兩全其美?”
張希孟眉頭深鎖,“主公,江南元軍出動了十萬人,又有長江水師配合。就算他們斗志不強,咱們也要分過去一萬五千人,最好兩萬人,才有把握。揚州剛剛拿下,至少要一萬人鎮(zhèn)得住場面,高郵經(jīng)歷四十萬人圍城,想重新包圍高郵,怎么也要五萬人,其中還要有兩萬老兵……再有,元軍幾十萬人潰散,泗州,天長,六合,滁州,這些地方,沒有大幾千精銳結合幾萬民兵,別想守住?!?
賬算到了這里,張希孟已經(jīng)說不下去了,朱家軍還是太少了,無論如何,也沒法兼顧,全都想要,就是全都落空。
所以必須做出決斷。
滁州等地是根本,不能出事。
揚州已經(jīng)吃進去了,也不能吐出來。
高郵,和州,到底要選哪一個吧?
“先生覺得應該是哪個?”
張希孟笑容凄苦,“說實話,我不知道?!?
“為什么?”
“因為和州落入我們手中幾個月,苦心經(jīng)營,才有了現(xiàn)在的局面。只要到今年五六月份,完成夏糧收獲,和州就活了,會成為堪比滁州的根基之地。無論如何,也不該放棄??稍捰终f回來,幾十萬元廷潰軍,張士誠這個未來的大敵,還有食鹽的利益,無論如何,也要比和州大得多……”張希孟無奈長嘆,“主公,我說句挨罵的話,這個決定只能您來做。我只負責盛放主公深思熟慮的果實,我,我就是卑微的公器而已!”
張希孟默默低下了頭,其實相處兩年多以來,張希孟已經(jīng)不止一次認識到他的缺陷……
就拿眼前的局面來說,該怎么選擇?
都說兩害相權取其輕,兩利相權取其重……其實這是句正確的廢話,如果能分得清厲害輕重,還用得著糾結嗎?
而且面對這種問題,穿越的經(jīng)驗并不能幫助張希孟做出正確的判斷,相反,還會干擾張希孟,這也是他沒法給出最終建議的原因。
道理不復雜……因為歷史告訴張希孟,江南元軍不堪一擊,歷史好告訴他,張士誠雖然問題不少,但絕對不是好惹的,這么好的機會,無論付出多少,都給盡快消滅張士誠才是。
根據(jù)這兩條,張希孟大概率是會選擇繼續(xù)對付張士誠,而放任元軍攻取和州,等解決了張士誠,在回頭對付元軍,至于那時候局面如何,就不是他能預料的了。
從輕重利害上看,似乎就是這樣的。
可是別忘了,現(xiàn)實永遠是無比復雜的一個混沌。
朱家軍攻取了和州之后,曾經(jīng)沿江建立烽火臺,興修水利,做了許多事情。而為了支應工程,從糧食銀行借了不少糧,朱元璋也從滁州的倉庫之中,調(diào)撥了許多物資。
現(xiàn)在的情況是和州夏糧豐收,正常完糧納稅,糧食銀行能夠收回借貸,還有小賺。
和州百姓繳納田賦之后,也有足夠口糧。
朱家軍的財政狀況也會大為改觀,總而之,是你好我好大家好,所以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。
但是,但是!
一旦和州毀在了元軍手里,沒法按時收獲,沒法填補糧食銀行的窟窿,又有幾十萬人,吃不上飯。
滁州百姓在利益受到巨大損失之后,還愿不愿意狂熱地支持朱元璋,支持朱家軍?
看似這邊利益大,仔細分析之后,也未必如此。
看似那邊干系不大,但是牽連起來,卻是驚濤駭浪,足以粉身碎骨。
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,你要讓張希孟說清楚是個什么情況,他還真沒那個本事。
兩個人對坐,足足過去了一刻鐘,老朱突然以手擊額,大笑道:“先生,其實咱們都有了決斷,你說是不是?”
張希孟隨即一振,立刻道:“主公可是決定去救……和州?”
在這一刻,張希孟的心提到了嗓子眼,不論什么情況,志同道合的人,總是能產(chǎn)生共鳴。共同的價值觀,甚至可以超越血緣親情,超越一切!
而此時此刻,就是考驗朱元璋和張希孟之間,究竟能不能心意相通,彼此信任!
“哈哈哈哈!”
朱元璋笑了,伸出大手,拍了拍張希孟的肩頭,此刻兩個人都有一種巨大的幸福感。伯牙子期,高山流水。
劉先主隆中遇孔明,苻天王灞上見王猛。
明君賢臣,千古佳話了屬于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