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希孟在老朱的團(tuán)隊中,就屬于那種在一片迷霧,進(jìn)退兩難之中,愣是能開出一條路的人。
什么天完,什么元廷,什么大宋……老子直接打中華牌,而且直接去祭奠宗澤……宗澤是什么人呢?
那是在金人入寇,中原天傾的時候,一股浩氣,北上御敵,以衰朽之身,一腔孤勇,坐牛車,負(fù)鐵鍋,收土匪,守孤城。
更擁立新主,保住漢家江山,戍守開封,以身殉國,縱然身死,尚三呼過河!
別看他擁立的完顏構(gòu)有點拉胯,但是哪怕過了千百年,也無所宗澤分毫。
李綱書生意氣,誓死捍衛(wèi)開封,是為第一股浩氣,宗澤繼之,乃是第二股浩然,所謂人心不齊,壯志猶存。
隨后才有岳飛的北伐,有文天祥的悲壯,有釣魚城的堅貞……一脈而下,條理清晰,趙宋亡國,華夏猶存。
復(fù)國之志未嘗稍有懈怠,天下志士,無時不盼著恢復(fù)中原。
紅巾興起,元廷喪膽,祭奠英烈,砥礪人心,正當(dāng)其時!
張希孟這手厲害就在于,蒙古同金國一樣,都是外敵入侵,蠻夷占據(jù)中原之地,建立的王朝。
祭奠了宗澤,就等于和元廷切斷了關(guān)系,哪個人也沒法顛倒黑白了。
而更尷尬的或許是亳州的韓宋政權(quán),他們以恢復(fù)大宋為旗號,開始大宋就真的值得恢復(fù)嗎?
宗澤,岳飛,多少仁人志士,一心恢復(fù)中原,舍死忘生,奮勇死戰(zhàn)。結(jié)果就出來完顏構(gòu)那么個東西,自己毀掉國之柱石,屈膝認(rèn)爹,千古恥辱。
恢復(fù)大宋?
恢復(fù)你妹!
一拳揮出,同時打了兩家嘴巴子,這主意都高完了!
賈魯,朱升,陶安,李習(xí),包括龔伯遂,自然也有劉伯溫,這幾位都豎起了兩個大拇指,服了!徹底服了!
不服也不行??!
“經(jīng)歷,這可是一篇大文章,必須要做好了。以我之能,只怕不行。唯有一個人,能把文章寫好?!眲⒉疁厣钋榻ㄗh,能讓他這么推崇。毫無疑問,這是個了不起的人物!
“你說的是宋濂吧?”張希孟笑著道。
“沒錯,就是此公!”
張希孟笑道:“李先生那邊多半已經(jīng)下手了,你放心吧,要不了幾天,你們就能老友相見,保證其樂融融!”
果然,幾天之后,宋濂到了,但是卻出了點小尷尬,兩人一見面,宋濂就揪住劉伯溫的衣領(lǐng),怒氣沖天!
“劉基!無恥之尤!”
他這一罵,把劉基也弄得老臉通紅。
“景濂兄,你,你這是什么意思?我推薦你出來做事,匡扶明主,難道不是好事嗎?”
“你,你自己愿意當(dāng)二臣賊子,你請便,何苦連累我?劉基,你是知道的,我當(dāng)年曾經(jīng)立誓,此生絕不為官!你難道不知?”
劉伯溫也怔住了,宋濂的確說過這話,不過那也是有緣由的……大體不凡的人,都有個特殊的出身,或者幸運值點滿,或者天打雷劈,或者怎么折騰都死不了。
宋濂就具備最后一種特點,他是七個月出生的早產(chǎn)兒,從小身體就弱,還有風(fēng)眩的毛病,一旦發(fā)病,就要昏迷數(shù)日……在當(dāng)前的醫(yī)療條件之下,大體可以判死刑了。
可宋濂就是沒死,不但沒死,還成了神童,變成了有名的小鎮(zhèn)做題家。
他能活下來,一是運氣不錯,二也是祖母和母親悉心照料,才讓他活下來。順利渡過童年的宋濂展現(xiàn)出過人的天賦,讀書識字,過目不忘,前后拜了許多名家,精研五經(jīng),早早就名揚天下。
他有名到了什么程度呢?
連元廷都知道了,而且皇帝下旨,召他進(jìn)入翰林院。越過科舉,直接入翰林,宋濂也是做題家的典范了。
但接下來的事情,卻讓宋濂更加名聲潑天……他拒絕了元廷的招攬,而且理由還極其過硬。
他要孝養(yǎng)老母!
這個借口有一位前輩也用過,那就是寫了陳情令的李密。順便說一句,李密并沒有堅守到最后,在祖母死后,服喪期滿,他還是接受了西晉的招攬,前后出任了溫縣縣令,漢中太守,隨后罷官回鄉(xiāng)。
所以說有些詩文看看就好,不要太入戲了,不然會受傷的。
宋濂沒有寫陳情令,但是他卻是沒有接受元廷的招攬,而是一直閉門讀書,著書立說,教授弟子門人。
他也說過,身體孱弱,昏聵無能,不能出仕為官。
既然立下了誓,元廷的官不能做,紅巾的官更不能做……結(jié)果卻被好友出賣,李善長用了點“小手段”,把他給弄到了朱家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