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家請看,這一片土地,西邊緊挨著西津渡口,有運河縱貫,土地肥沃,還有灌溉,在鎮(zhèn)江府也算是頂好的土地了,暫時劃出兩千畝,分給六百五十名弟兄。除土地之外,還有宅地基,有家眷的,急需房舍,只能暫時征集舊房。。。如果不著急的,今年秋收之后,就會安排人員,給大家伙建房,明天就能住進去了?!?
鄭遇春笑呵呵給大家伙介紹著……鄭遇春不是常遇春,他是最早一批追隨朱元璋的淮西老鄉(xiāng),屬于老朱的心腹。
論起打仗,這些淮西漢子自不必多說,鄭遇春還是朱家軍這一批人里,識字最多,讀書最努力的。
這可絕對沒有夸張的意思,還沒渡江之前,他就時常請教張希孟,還借書,抄書,一個滿臉絡(luò)腮胡子的大漢,捧著小冊子,借著月光讀書,簡直成了當(dāng)時軍營的趣談。
只不多鄭遇春這人行事低調(diào),大家伙都不太注意他。
就是在前不久,郭興被提拔為第一個訓(xùn)導(dǎo)員之后,老朱親自考察了幾個人,其中就有鄭遇春,把他從副指揮使的位置調(diào)開,升任水師訓(xùn)導(dǎo)員。
這一次專門過來,協(xié)助接管水師。
鄭遇春很有趣,在他粗獷的外表之下,有一顆很細膩的心。
“弟兄們,這一大片地,當(dāng)初還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張俊所有……所謂千年田,八百主。土地買賣兼并,似乎是尋常的事情,為什么咱們朱家軍要管得這么嚴?難道多占幾畝田不好嗎?”
“要我說啊,你們千萬不要這么想……放開了手腳,那也是張俊這種人能多占田畝,他們土地廣闊,每年光是租子,就能收幾十萬石。普通人哪有什么本事,守住自家的土地?還不是要租人家的田畝,乖乖交租子?”
“咱們講的是人人都有一塊田,不算太大,不能讓你們坐享其成,但最起碼不會餓死,不用被逼著去租別人的田。一家?guī)卓谌?,留幾個勞力在家務(wù)農(nóng),有本事的就出去掙錢,把孩子送進學(xué)堂,如果運氣好,孩子夠聰明,會讀書,就能光宗耀祖,改換門庭。如果沒那個本事,回家種田養(yǎng)豬,照樣過日子。這就是咱們朱家軍的主張,恐怕沒法讓你一步登天,但不會落到地獄里面,能挺直腰桿,做一個人,一個堂堂正正的人?!?
鄭遇春耐心講著,領(lǐng)著這些水兵,在田埂上走著,看著一塊塊的標(biāo)記,原來土地已經(jīng)劃分好了,最后確認之后,就能拿到屬于自己的田契。誠如鄭遇春所講,這么一塊地,沒法讓你大富大貴,但確實能夠衣食無憂。
而且朱家軍處處提倡公平,道理也很簡單,因為每一個得到土地的人,都會站在一起。如果有誰想倚仗權(quán)勢,多侵占土地,其他人出于擔(dān)憂,也會反對兼并的。
也就是說,只要這個基本盤夠大,夠牢靠,想要改變的難度就越大。
當(dāng)然了,如果把田畝制度,弄得亂七八糟,有官田,也有民田,還有一些人可以免稅免役,誰都說不清楚怎么回事,當(dāng)均田制受到?jīng)_擊的時候,也沒法形成合力,也就保持不住成果了。
鄭遇春領(lǐng)著大家伙觀看土地,講解政策,又去了已經(jīng)分田的百姓家里,去看看他們的吃穿住房。
齊整的院落,土坯瓦頂,最讓人驚訝的就是倉庫里的稻谷,慢慢的一間房,光是看著,就讓人心里滿滿的。
而且農(nóng)民還告訴大家伙,等明年的時候,就換成磚瓦房,等新房建起來,就給兒子說媳婦,要是過一兩年,他們這個家,還能添人進口,過得更好!
這一天走下來,水兵們是大開眼界,驚嘆不已。
這就是他們能享受到的生活,準(zhǔn)確說,他們會過得更好,因為士兵的田畝數(shù)量是普通農(nóng)戶的兩倍。
最最關(guān)鍵,這些不是對某個人的特殊恩賞,而是所有人都有,這樣也就不用擔(dān)心會被輕易剝奪,畢竟沒有誰敢直面成千上萬的水兵。
參觀之后,第二天就有三百多份田契發(fā)了下來……朱家軍的效率讓所有人驚嘆。所有拿到了田契的水兵,都樂得開了花,他們捧著田契,在每個船上出沒,講均田是怎么回事,講日后的生活會怎么樣……他們也沒有太豐富的詞匯,只是一遍一遍重復(fù)著,可即便如此,每次講述,周圍的人都會側(cè)耳傾聽,到了關(guān)鍵之處,還會發(fā)出由衷的贊嘆欣喜。
總算熬出來了,日后有盼頭了。
授田還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,那就是徹底弄清楚了水師有多少人。
要知道這可是從大元朝到張士誠,都沒有弄清楚的超級難題。
哪怕蠻子海牙也不知道,自己手下到底是多少人。
“這有什么難的?所有將士都在我們的名冊上有了記錄。我們只要一聲令下,把士兵集中起來,讓后按照名冊,挨個清點。該有多少人,有沒有缺額,有沒有冒名頂替,有沒有一個人領(lǐng)幾份軍餉,這不全都一目了然了。誰還不想要土地,不登記名字,就分不到,登記了兩次,點名的時候,有一個不到,就會遭到調(diào)查,取消分田資格……”鄭遇春笑呵呵道:“蠻子海牙將軍,這就是我們清查空額的法子,真沒有什么難的,你說是不是?”
蠻子海牙哭了,這還不難?
我們大元朝可是連第一步走邁不出去??!當(dāng)然了,張士誠也沒有好到哪里去。只能說朱家軍這個奇葩,在掌握了均田之后,不論是對將士,還是對百姓,掌控能力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。
在地方上,出工,興修水利,架橋鋪路,辦學(xué)堂,治理水患,這都是一句話的事情……畢竟地是自己的,干活也是為了自己,如果連這點道理都不懂,在鄉(xiāng)村可是會失去立足之地的。而且隨著人口增加,以后還會有重新劃分土地的時候,萬一因為自己的問題,失去了下一次的分配權(quán)力,誰也承受不起。
民間如此,軍中也是如此。
拿了雙份土地,如果打仗還不賣力氣,能對得起上位嗎?
很多從元朝就開始從軍的老人都在念叨著,過去到了戰(zhàn)場上,朝天上射兩箭,就對得起發(fā)的那點糧餉了。
畢竟就憑那點七扣八扣的軍餉,腐爛變質(zhì)的軍糧,讓我們賣命,那我們的命也太不值錢了!
現(xiàn)在可不一樣,該給的都給了,要是還不賣力氣,那就是咱們沒有良心,不配做人了。
真的,僅僅就是幾天的功夫,水師士兵就脫胎換骨,人還是那些人,但是大家伙更聽話了,軍服戰(zhàn)襖穿起來,一個個都跟新郎官似的。
更有人主動訓(xùn)練,弓箭刀槍,摩拳擦掌,要給上位立功殺敵。
這種熱火朝天的場景,讓蠻子海牙都感覺到了心潮澎湃。
“不服不行啊!朱家軍果然厲害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