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溍聽到張希孟以真正的孔孟門徒自居,還說什么孔孟之道是周游列國走出來的,他頓時皺眉頭。
人老了,就不免固執(zhí),遇到了挑戰(zhàn)自己認知的東西,就會生氣,憤怒!
“張相,孔夫子乃是萬世師表,正所謂天不生仲尼,萬古如長夜!你也是讀書人,如何能夠誹謗圣賢,曲解圣賢的意思?”
張希孟微微一笑,他今天很往日談話很不相同,黃溍一把年紀,鋒芒畢露,句句攻擊,毫不留情。但張希孟云淡風氣,頗有種大家氣度。
“由此說來,孔夫子面對的是三代之后,禮壞樂崩,春秋戰(zhàn)國,諸侯紛爭,稱王稱霸,彼此攻伐不休,百姓困苦,民生艱難,所以孔夫子提出了他的想法,給中原大地,治病療傷,恢復(fù)秩序?!?
“春秋和戰(zhàn)國還不一樣,春秋只是稱霸,到了戰(zhàn)國,戰(zhàn)爭規(guī)模越來越大,彼此兼并,出現(xiàn)了天下一統(tǒng)的需要。所以孟子才會認為天下定于一,孔夫子那個時候,只是希望行仁政,恢復(fù)古禮?!?
“任何一種學說,都不是憑空出現(xiàn)的,譬如說我們主張驅(qū)逐胡虜,恢復(fù)中華,這是因為中原淪陷,蒙古人坐上了龍椅。這種情況在孔夫子那個時代里,是不存在的,在論語里,孔夫子說;微管仲,吾其被發(fā)左衽矣!”
“也就是說,當時有豪杰之士,如管仲者,尊王攘夷,維護中原正統(tǒng),便是孔夫子也是非常欽佩,推崇備至的?!?
“我們看到的現(xiàn)實就是元廷昏聵,區(qū)分等級,視人命為牛馬。百姓民不聊生,貧者無立錐之地,豪富之家,勾結(jié)元廷,甘為爪牙鷹犬,橫行鄉(xiāng)里,為禍一方。天災(zāi)水患,接踵而至,天下蒼生,有倒懸之急,黎民有涂炭之苦!”
“在這個情況下,我們提出驅(qū)逐胡虜,恢復(fù)中華,就是要趕走元廷,恢復(fù)華夏秩序。但是昔日趙宋王朝,一敗再敗,淪亡胡虜之手,教訓(xùn)不可謂不慘痛。我們痛定思痛,提出了均分田畝的救民主張。”
“我說這些,只是想講一件事,沒有什么是憑空而來的,也沒有脫離實際的天理……我有一些主張,也和我的同僚朋友,一起討論總結(jié)?!?
張希孟向兩邊看了看,包括宋濂,朱升,許許多多的人,都面帶笑容,對于張希孟的從容應(yīng)付,十分滿意。
“誰是我們的朋友,誰是我們的敵人,這一點我們都非常清楚。。由此而來,我們主張重定乾坤,重新闡釋綱?!驗槲覀冃枰o支持我們的百姓一個交代,需要讓大家知道,支持我們的原因所在,并且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?!?
張希孟說到這里,微微一笑,轉(zhuǎn)向了黃溍。
“既然要均分田畝,自然要保證公平,從這個想法出發(fā),我們對待普通的蒙古人,色目人,采取了改造為主的措施,針對男女,我們也主張人人都享有一份土地,都可以學習提升,在律法面前,都是一個完整的人。我們當然知道,人和人之間,存在詫異,我們各部衙門,也幾乎沒有女人為官。但我們不會限制女人就一定不可以,只要德才兼?zhèn)?,能力突出,就可以加入進來。”
“這就是我們的想法,再有,我們比較重視百姓,認為真正的力量來自于民間,來自于無數(shù)的普通百姓。這也是我們成軍以來,不斷征戰(zhàn),不斷積累總結(jié)的經(jīng)驗。我們打仗,不是靠著天命天數(shù),而是靠著將士用命,靠著無數(shù)普通百姓,用肩扛,用車推,用無數(shù)熱血汗水,換來的勝利?!?
但是他這番話,卻是石破天驚……別看張希孟說得簡單,但是能把國策用人人都懂的話講出,本身就是一種能力。要是還能夠自圓其說,邏輯自洽,絕對是超凡入圣的境界……畢竟當下可不是屠龍秘術(shù)公之于眾,人均鍵政高手的時代。
哪怕黃溍這種鴻儒名士,也顯得力不從心。
“前輩,晚生的這些想法,很是粗淺,也有不足之處,還請老先生指點!”
張希孟說完之后,就轉(zhuǎn)身坐下,低垂眼眸,一副聆聽教誨的模樣。
至少不管怎么理解儒家經(jīng)典,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,愛有差等,士農(nóng)工商……在儒家士人的眼睛里,是存在等級的。
且不說最初理解的等級如何,在兩千年的發(fā)展過程中,利用三綱五常,確確實實,把社會分成了若干個等級。
像黃老爺子這種人,習慣的是限定一個題目,諸如理啊,氣啊,然后引經(jīng)據(jù)典,旁征博引,最后說出一大堆的東西,論證自己的想法。
但是張希孟的這番話,卻是從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上,把儒家立論的根基給掀了。
由此而來,很多儒家經(jīng)典的人和民,仁政和王道,在落實的過程中,往往并不包含最底層的百姓,你們過得好壞,跟大老爺們又有什么關(guān)系呢?
但是很明顯能看出,張希孟的主張是不同的,他講究均田,講究公平,由此引出了許許多多的觀點……這里面有吸收儒家的,也有獨創(chuàng)的,總而之,他歸結(jié)出一整套東西,一整套想法主張……
士人高高在上,壟斷一切,坐享其成。
天子要和士人共天下,老百姓要奉養(yǎng)士人。
他決定拋開這些,直至核心!
“張相,老夫聽聞,你打算讓宋高宗跪在岳飛的墓前,如此無君無父之,欺君罔上之舉,也是一個讀書人能做的?老夫倒是想要請教,在你的主張里,置天子于何地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