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希孟哂笑道:“陳友諒哪里是處理內政的人!他落到了這一步,就只剩下不停用兵,靠著不斷的勝利,壓制住下面的紛紛擾擾。如果我所料不錯,陳友諒已經迫不及待要動兵了。而且還會全力以赴,一戰(zhàn)擊敗我們!“
老朱思索片刻,隨即打起精神,進入了戰(zhàn)斗狀態(tài)。
論起軍務,他比張希孟還要厲害三分。
這一次出兵,就是想要尋機和陳友諒決戰(zhàn)。
只是安慶落到了手里,讓整個戰(zhàn)局有些不同罷了。
朱元璋和張希孟,審視著地圖,由于安慶易手,陳友諒在江北已經沒有什么著力點了。
現在的戰(zhàn)場,就落到了長江一線和江南之地。
擺在朱家軍面前,一條最穩(wěn)妥的進攻路線,就是從安慶到小孤山,逆流而上,
直搗江州,和陳友諒決一死戰(zhàn)。
另外還有一條路線,就是走洪都,大軍繞道,攻擊陳友諒柔軟的腹部。
“走長江,逆流而上,水師的差距,不能忽視,從洪都進軍,固然可以避開水師短板,又勞師遠征,耗損糧草……"
朱元璋暗暗琢磨著,其實最初他們的計劃是吸陳友諒進攻,結果讓張子明這么一搞,反而把戰(zhàn)局弄得破朔迷離起來
“主公,你說這條路如何?”
張希孟指了指長江以南的一片。
朱元璋搖頭,“先生,這里是九華山,這里是黃山,地形險要,山嶺丘陵密布,等咱們跋山涉水過去,只怕筋疲力盡,未曾決戰(zhàn),先輸了一半!”
張希孟微微吸口氣,突然抬頭,對老朱道:“主公,倘若是陳友諒從這邊進軍呢?”
朱元璋下意識愣住,陳友諒主動進犯?
他現在內憂外患,還有本事發(fā)動攻擊嗎?
朱元璋神色凝重,他緩緩坐下來,思量再三,突然抬頭道:“在浮梁是誰鎮(zhèn)守?"
“是朱文遜!“
張希孟立刻道。
這個朱文遜其實是在南下滁州路上,朱元璋收下的少年之一,也是失去了父母,孤苦無依。
老朱把他們留在軍營中,情況和朱英類似,只不過年紀要稍微大幾歲。老朱沒讓他們認干爹,但是卻視若己出,很是照顧。
其實從名字就看得出來,除了朱英之外,給其余人起名的時候,老朱都喜歡加個文字,文忠,文正,文遜…
包括馬氏在內,也對這些少年很好,豐衣足食,習文練武,待到十五六歲開始,就在軍中歷練。
這個朱文遜算是其中的佼佼者,他論功升到了副指揮使,僅次于朱家軍的淮西諸將,很得老朱喜歡。
“朱文遜雖然不錯,只怕還不是陳友諒手下悍將的敵手…咱要給他寫封信,
讓他注意留神?!?
老朱立刻提筆,很快就寫好了一封信,但是要讓誰送去呢?
"交給朱英吧!“
張希孟提議,因為他的緣由,老朱并沒有認年齡比張希孟大的少年當干兒子,
但是類似朱文遜這種,也就和干兒子差不多了,而且他們和朱英玩得最好,讓朱英過去,也理所當然。
老朱點頭,自己這個干兒子,看似跳脫,但到了用他的時候,大略不會讓自己失望。
立刻將朱英叫過來,交代幾句之后,將信給了朱英。
朱英也不遲疑,立刻出發(fā),騎上快馬,直奔浮梁而去……這小子也知道軍情緊急,竟然一刻不停,換馬不換人,狂奔差不多一天時間,趕到了浮梁州。
進城之后,直接到了知州衙門,見到了知州許璦。
“我要見朱文遜,他人呢?
許璦忙道:“他領兵巡視石門去了,下午便會回來。“
朱英點了點頭,略微放心了些,便對許璦道:“許知州,你派人去叫我兄長,
這里有上位的一封信。“
一聽說是朱元璋來了信,許璦不敢遲疑,急忙派人…可人剛剛出去,不多一時,竟然哭喪著臉回來了。
“大人,壞事了千戶李佑之叛變,殺死了朱將軍和王鼎王千戶。他們正引著陳軍,朝著浮梁殺過來!”
“什么?”許璦只覺得眼前一黑,幾乎暈倒。
朱英也驚得站起來。
什么?
朱文遜竟然死了!
干爹視若親子的人,竟然死在了陳友諒的手里!
正在他驚訝的時候,許璦跌跌撞撞,竟然要往外面跑…朱英一步躥過來,揪住許璦的衣領,怒吼道:“不許跑!傳令,關閉城門!死守浮梁!”
許璦怔怔看著還沒到十五歲的朱英,你行嗎?**
樂文
_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