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坦白講,如果朱元璋是賞賜爵位,公侯伯子男發(fā)下去,還真不會有這么多爭議。
天下足夠大,可以容納幾個利益集團。
士紳,勛貴,宦官…雖然不免爭斗,但還是可以合作共存的。
但是按照張希孟這么干,把大家伙都放在同一個舞臺上,一起搶入學名額,一起搶未來的官場份額,
卻是士紳儒者無法接受的一條街可以有兩個幫派,但是一個幫派,只能有一個太陽。
忠誠不絕對,就是絕對不忠誠。
哪怕日后士紳后代依舊能霸占相當份額,他們也是萬萬不能接受的。
我們憑什么和這幫粗鄙武夫在一起搶食?
斯文掃地,臉面無存??!
相反,他們這邊越是難受,越是憤怒,那些有功將士就越興奮,張子明還算矜持,算命的卻是手舞足蹈,一陣哭,一陣笑,狀若癲狂。
這人瘋了嗎?
或許吧!
“我不是笨人啊,我就讀了三年私塾,就認了許多字,也可能背書,說話一套一套的,周圍的小伙伴都喜歡聽我講故事。
也沒有什么親朋故交提攜,想求學也沒有門路,只能幫人家代寫文書,后來就行走江湖,四處我,我冤枉啊算命的仰天哀嚎,痛徹心扉。
有些事情點破了的確有點殘酷,對于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不是不夠努力,也不是不夠天賦
.而是根本沒有門路,沒有條件,想努力也不知道方向在哪里,一道道無形的壁壘,把人們?nèi)υ诹瞬煌娜永?,叫天天不靈,叫地地不語。。只能無可奈何,渾渾噩噩活一輩子,甚至是生生世世,無窮無盡。
而張希孟折騰到了今天,終于在教育這個最頑固的堡壘,撕開了一個口子雖然距離真正的公平,還有十萬八千里。
但是有幾個基本的原則,終于提了出來。
教育是所有人的,不是士大夫獨享。
教育是公器,不是一些大儒名士宣講自己主張的舞臺,點名批評朱熹。雖然慶元黨禁對朱熹有不少污蔑,顯得不那么地道但是朱熹借著講學為名,左右朝局,也未必就無辜。
再有,張希孟又提出了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,官吏都要經(jīng)過考試,而官吏也都要出自官學。
從教育到吏治,張希孟又鋪開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。
可以說是層層疊疊,無懈可擊。
別說錢唐了,就算是他老師黃溍復活,把另外三位士林名儒一起從地獄拉回來,組成四大天王,挑戰(zhàn)張希孟,一樣要被打得落花流水張希孟大約是贏了,而且還贏麻了但似乎張希孟還不滿足,他竟然對錢唐等人發(fā)出了邀請。
“有教無類,公平公正,我想任何一個讀書人,都應該有治國平天下的宏圖大志。我知道要克服自身的偏見局限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但我也相信,總有人能放眼天下,成就一番大業(yè)。時至今日,
大興教化,勢不可擋。加入過來吧,你們都讀了很多書,明白很多道理。只要能反躬自省,糾正一些錯誤的觀念,就能加入這件大業(yè)當中,成就別人,也成就自己。,
張希孟發(fā)出邀請,循循善誘,在這一群人里,有幾個立刻怦然心動了。
他們這些人湊在一起,肯定是反對這些主張的。
但是單個人站出來,讓他們做選擇,這就不好說了。
想要當官嗎?
吳王這里有。877中文
想要成名嗎?
貌似機會也擺在眼前為什么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?
幾乎一瞬間,就有不少人準備倒戈了。
錢唐臉色十分難堪,他們過來,其實也是打著朝拜吳王,并且向吳王提出諫的旗號,不是直接要反抗老朱的。
畢竟他們幾個讀書人,面對著千軍萬馬,又有什么作為?
只不過他們信心滿滿過來講道理,卻在最擅長的領域,敗給了張希孟,這就尷尬了。
里嗎他們完全找不出冠冕堂皇的理由,想要仗著人多勢眾,圍攻張希孟,那是不把徐達這些人放在眼說到底還是時間太短了,根本不給他們機會,來不及收買這些將領。
其實張希孟做得這些事情交給大都的元朝皇帝他也做不來
,別看他是蒙古人,但是對不起他手下的人,所有的文臣武將,幾乎無一例外,都和下面的人,有著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。
想要對這個體系動刀子,對不起,那就只有身敗名裂的份兒。
張希孟自然是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,他繼續(xù)循循善誘,“錢唐,令師仙去,的確是士林的損失,
但是我以為你想靠著求學讀書,解答心中疑惑,只怕是不行。你還要真正做事,親身體驗,然后才能找出答案,看看到底什么才是對的。
錢唐面色深沉,他當然不太認同張希孟的說法,可現(xiàn)在這么個局面,又豈是他能拒絕的?
“多謝張相抬愛,晚生感激涕零,只是我出來求學多時,還想回家鄉(xiāng)看看,同父母說一聲,才好做出決定。
張希孟含笑,“這也是情理之中,我會安排人護送的,保證你平安回家?!?
錢唐的臉色驟然再變,終究只是低下頭,無以對張希孟這才笑呵呵看向其他人,“我們歡迎所有認同我們主張的有識之士,重開學堂,大興教化,
科舉取士,為國選才,大家伙可不要錯失良機??!
這一次這幫人中,終于有了反應,
有好幾個書生干脆站出來,直接說,愿意效忠吳王,給吳王做事,不求什么高官厚祿,只要吳王愿意使用,他們就求之不得了。
江西士紳的聯(lián)盟,到底瓦解了。
兵不血刃,順理成章。
看起來似乎很容易,但是置身其中,哪怕是沒什么學問,大字不識幾個的人,也能清楚感覺到,
張相公大獲全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