刨墳掘墓嗎?
令眾人意想不到的是,朱元璋掀開祭文之后,第一個提到的竟然是陳勝吳廣,“……自大澤鄉(xiāng)首舉義旗以來,歷代豪杰,不平則鳴,中原義士,不曾斷絕……宋室天子,終結(jié)五代亂世,治世有功,不抑兼并,民生困苦,百多年間,起義之人,不可勝計?!?
“又有靖康之后,金人踏踐中原,山河破碎,百姓遭劫……雖山野之人,草莽義士,亦憤然起兵,抗拒胡虜,梁山張榮,縮頭湖大捷,天下?lián)P名。朝野上下,皆有不屈忠魂。無奈趙宋屈膝媾和,一敗再敗,以至于蒙古南下,趙宋社稷,斷絕崖山?!?
“然則宋室雖敗,人心不死……”
朱元璋說到了這里,聲音陡然提高,能臨近的諸臣也都嚇了一跳,關(guān)鍵的東西要來了,他們聽的就是這個!
“福建民人陳吊眼,于至元十七年起兵抗元,兵馬一度多達十萬,天下震動。前一年正是崖山之敗,宋室滅亡之時,次年便有百姓起兵抗元,誰華夏亡國?”
眾人聽到這里,悚然心驚,崖山亡的是趙宋江山,并非華夏天下。
這個立意著實絕了!
“至元二十年,福建百姓黃華舉兵起義,浙東提刑吳姓者,亦舉兵響應,廣東之地,有義士歐南喜,黎德,亦豎起大旗……至元二十四年,鐘明亮起義,兵馬一度達到二十萬之眾,元廷震恐……元貞二年,贛州百姓劉季起義,元仁宗皇慶元年,寧都蔡五九起義……英宗至治元年,陜西百姓起義……至元四年,袁州僧人彭瑩玉,門徒周子旺起義!至正八年,方國珍起義!至正十一年,韓山童,劉福通起義!至正十二年,濠州人郭子興起義!同年,濠州人朱重八,后改元璋,投身義軍,反抗暴元!”
說到這里,朱元璋略停頓,再看下面的群臣,無不驚駭!
至于劉三吾等人,更是張大了嘴巴,久久不敢閉上。
這,這話也是一個君王能說的?
“自元軍南下中原以來,天下義士,前赴后繼,如點點星火,未曾斷絕!以至于終有紅巾起義,元廷風雨飄搖。元璋身為義軍首領(lǐng),至崖山之前,面對宋室亡國之地,祭告天地山海,趙宋亡國,華夏未亡,宋天子可死,士大夫可降,華夏之民不可辱,華夏之志不可奪!”
“英雄豪杰,前赴后繼,抗爭不絕,終于今日之成就,元廷覆滅在即,正是華夏重興之日!”
“元璋于此,祭告天地,緬懷過往,振奮人心。他日必定驅(qū)逐胡虜,恢復中華,矢志不渝,此心如鐵!”
老朱說到這里,人群當中,丁普郎,傅友德,李普勝,鄒普勝,這幾個人早就跪在地上,泣不成聲。
“彭祖師,周師兄,諸位師兄,在天之靈,可以告慰!”
其余濠州紅巾,淮西將士,同樣紛紛單膝點地,也哭了出來。
值了!
他們總算沒有跟錯人!
在這一群人當中,有個手上帶著鐐銬的漢子,他默默看著前方的朱元璋,沉吟再三,竟然也跪下了,他叫張定邊!
姓朱的,你他娘的太會說話了,老子不得不跪!
朱元璋這篇祭文,著實超越了前面的幾篇。雖然看得出來,思想脈絡(luò),是一脈相承的,比如前面就提到華夏真意在于不屈之志。
但是直到這篇祭文一出,才徹底向天下人宣告,朱元璋承襲的不是趙宋的法統(tǒng),也不是什么元廷的法統(tǒng)。
他承襲的是一直以來,華夏百姓的不屈抗爭……尤其是元朝以來,宋室雖然滅亡,可人心不死,華夏不亡。
所有元廷皇帝,每個人都面臨起義,幾萬,幾十萬……這些在史書上不起眼的匪人,最終醞釀出驚天動地的紅巾大起義。
元廷鐵蹄,能打敗宋室,能降服士大夫,唯獨奈何不了人心。
正是靠著這股氣,才有了今天!
咱要立國稱帝,也不是靠著士大夫擁護,更不是靠著你們的妙筆生花,辯經(jīng)論證正統(tǒng)。
咱靠的就是億兆黎民,靠的是不屈斗志!
到了這一刻,劉三吾這才真正明白過來,朱元璋并不需要士人的擁戴,雙方再也不是合作的關(guān)系。
或者說從這一刻開始,士人這個說法,就可以煙消云散了。
剩下的,只是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的尋常官吏而已。
真的不甘心??!
怎么會這樣?
要不干脆一走了之算了,做個閑云野鶴,終老山林……他剛剛冒出這個念頭,冷不防,數(shù)萬軍民齊聲高呼萬歲,聲震云霄,海波蕩漾。
劉三吾膝蓋彎曲,不得不跪……用盡力氣,高呼萬歲,竟然比其他人聲音還要響亮幾分。
樂文
_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