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先生你看啊,咱現(xiàn)在就有四個兒子了,以后還不定有多少……多子多孫多福氣,這孩子一多,就不免亂了規(guī)矩。咱琢磨著給每個孩子一套字輩,讓他們按照這個取名。為了防止重復呢,按照五行相生,運轉(zhuǎn)不息的道理,一直傳下去,你看怎么樣?”
得!
元素周期表要來了,感謝老朱同志對化學事業(yè)的貢獻。
“主公心思周密,不辭辛勞,臣感佩莫名?!睆埾C现荒苷Z氣干巴,不咸不澹敷衍。
老朱微微一怔,卻是不死心道:“先生你看啊,要不咱給你安排一套,或者先生有更好的提出來,咱們兩家孩子放在一起,豈不美哉?”
張希孟聽到老朱的想法,頓時五體投地,真不愧是你,手伸得夠長的。張希孟斷然搖頭,半點商量都沒有。
“主公自然是萬子千孫,后代興旺,用這個辦法極好??沙紖s沒有想過那么多,張家能有一兩個孩子,繼承香火,也就算我對得起家里的先人了。不會有那么多子孫,也不會出現(xiàn)人名重復的情況,臣只能感謝主公美意了。”
朱元章眉頭深鎖,其實放在一起取名,不過是表示兩家親厚,就像他們把祖墳埋在一起一樣。張希孟不同意,老朱也沒有別的說的。
但是見張希孟沒心思多生幾個孩子,老朱就不高興了。
“先生,多子多福,你怎么能不多要幾個孩子?莫非,莫非說江提舉善妒,不愿意讓你納妾?”
“不是!”
張希孟下意識道:“主公,你千萬別跟臣提納妾的事情,這倆字讓我汗毛根兒乍起,我怕!”
朱元章勃然大怒,“這么說,都是江提舉欺負你了?咱,咱讓皇后幫你出氣!”
“不是,不是那么回事?!睆埾C馅s快擺手,“主公,臣不能說這事跟江提舉沒關(guān)系,臣,臣只是,只是覺得生個孩子太累了,我這腰疼厲害,沒有個幾個月,恢復不過來。要是生十個八個的孩子,又要辛苦耕耘,又要撫養(yǎng)長大,還要替他們謀劃未來,甚至連名字都要費心思,臣這輩子就毀了,我還想多寫點東西,多琢磨點事情。主公,你一定要饒了我!”
朱元章愕然……這,這話怎么說的!
你瞧瞧咱,每天處理上百件政務(wù),領(lǐng)兵打仗,讀書練字,還要關(guān)照后妃,咱也沒覺得多辛苦??!
張先生年紀輕輕,怎么會這么虛弱?
“先生,你該好好補養(yǎng)才是!”
張希孟才不聽老朱的,“主公,你是天縱圣人,與眾不同,臣就是個凡夫俗子,能照顧好自己的小家,順帶著完成主公的囑托,再干點自己喜歡的事情,就已經(jīng)心滿意足了,還望主公明察!”
說來說去,你老朱是時間管理大師,可惜我不是,一個夫人就夠招架了,再來一兩個孩子,估計就是極限了。
要是來個加倍,或者超級加倍,張希孟估計自己會原地爆炸。
老朱愣了好一會兒,才不得不接受,張先生跟自己不是同一種生物的殘酷現(xiàn)實。
不過隨即老朱意識到另一個問題,假如先生的孩子不多,那他的兒子女兒,當真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小寶貝??!
老朱眼珠轉(zhuǎn)了轉(zhuǎn),暗暗打起了主意。
不過這事現(xiàn)在還不能提,畢竟孩子生下來還要好幾個月呢!最好等回了應天,跟皇后仔細商量,拿出個確當辦法。
老朱心里的算盤珠噼里啪啦亂響,他又道:“先生,此事不提了,咱在開封停了這么久,也該返回應天。江提舉剛剛有了身孕,你是隨著咱一起回去,還是稍微等待些時日?”
這一句話,可就讓人浮想聯(lián)翩,當初馬皇后懷著身孕,一樣辛苦渡江,在陳迪家里,生下了太子朱標。
而江楠有了身孕,就許給了張希孟假期,老朱對張家的第一個孩子,那是垂涎三尺?。?
張希孟暫時還沒有看透朱元章的險惡心思,而是正兒八經(jīng)沉吟道:“主公卻是該返回應天了,中原大局,軍務(wù)上徐達比較適合,至于政務(wù)……”
朱元章道:“先生有什么人推薦?”
張希孟道:“主公,要說合適,胡惟庸跟楊憲兩個人都不錯……但要讓臣推薦,只怕會推薦汪廣洋。”
朱元章點頭,“好,就讓汪廣洋擔任河南布政使。”
一句話,汪廣洋就越過了兩個強悍的對手,拿到了至關(guān)緊要的河南布政使位置。
由于當下大明存在中書省,在中書省又有參知政事。
也就是說,尚書地位貶值了不少。
汪廣洋要是在中原干好了,是完全可以直升參政的。
還能說什么啊,跟著張相干,升官快快快。
要是讓張相惦記上,那可就不好混了。
伴隨著剿匪順利展開,中原有了恢復的跡象,朱元章也不愿意過多耽擱時間,他留給了徐達八萬人,駐守中原之地。
隨后又給馮國用一道旨意,保留了南陽軍團,并且讓他們駐扎陜州等地,和關(guān)中的李思齊對峙,防止他們出潼關(guān),威脅中原。
至于在山東方向,考慮到毛貴的問題,老朱沒有安排布政使,而是繼續(xù)保留山東軍團。但是老朱也不能繼續(xù)讓毛貴這樣下去。
思前想后,老朱把劉伯溫派去了山東,擔任提刑按察使。
這還不如直接安排個布政使呢!
劉伯溫是什么啊?
他本身學問一流,人品耿直方正,當初在老朱手下,就算是仗義敢的,又隨著湯和組織苗兵,歷練了數(shù)年,正如一柄神兵利劍,已經(jīng)打磨完畢,寒光閃閃,殺氣騰騰。
要知道自從滅了陳友諒以來,朱元章一直沒有給劉伯溫安排位置,只是讓他隨著宋廉,一起負責翰林院。
不是不想給,而是不敢給。
因為劉伯溫是要殺人的,把他放在哪里,都意味著一場血雨腥風。
在中原決戰(zhàn)之前,老朱還是不敢太過整頓內(nèi)部,這一點張希孟也是支持的,甚至說就是張希孟在壓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