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們可以回鄉(xiāng)當陶淵明去了。
以教化著稱的禮部,自尚書一下,差不多三十人,一起被扒了官衣……還想教化別人,連自己都考試不合格,簡直丟死人了。
羞恥程度簡直相當于當了幾十年和尚,突然兒女雙全。
禮部成了笑柄。
而有一個衙門,羞恥程度,也能跟禮部相提并論。
翰林院那邊,竟然也找出三個不合格的。
翰林學士宋廉幾乎氣得昏過去。
翰林院,整個大明,學歷最高的地方,也出了不知道國策的廢物,而且還一下子冒出三個。
宋廉覺得自己被接連暴擊,死的心都有了。
不過翰林院不同于禮部,宋廉雖然是掌院學士,但是其他翰林官并不是聽計從。也正因為如此,宋廉也沒有被牽連。
但宋廉也氣得要死,雖然進了翰林院,我就不大管得到。
但是不要緊,我可以不讓你進翰林院!
宋廉直接告訴其他人,不要為了所謂百家爭鳴,放一大堆腐儒進來,尤其是那些理學儒臣,食古不化,他們不愿意跟上來,就立刻趕走!
不但要逐出翰林院,還要剝奪他們的教書資格。
一腦子漿湖,不要湖弄下一代了。
翰林院雖然對翰林官沒什么約束,但是翰林院卻管著天下的老師。
興學是禮部的,但是所有老師掛名在翰林院下面……宋廉干脆請旨,別光考核官吏,連地方的老師也納入其中。
倒是要瞧瞧,這幫人到底懂多少東西,明不明白大明的國策!
要是連老師都不知道,就別指望他們能教好學生了。
除了這倆衙門之外,國子監(jiān),詹事府,包括其他衙門都有人被罷黜。
其中最扯澹的是刑部和大理寺,竟然有官吏用錯了法條……面對這種混蛋東西,朱元章都懶得廢話,直接貶為庶民,發(fā)配家鄉(xiāng)。
而且朱元章還特別規(guī)定了一條。
這種官吏尸位素餐,純粹浪費國家的俸祿。
因此不但趕回家里,還要追回從前的俸祿,交不上來也沒關系,反正剩下的日子里,慢慢還就是了。
毫無疑問,老朱不是貪圖這點錢,他實在是氣壞了。
咱不殺人,但也要讓你生不如死!
這一番考試下來,其實還證明了一件事,歷來都說人才難得。
現(xiàn)在想來,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庸才太多,放眼望去,都是廢物點心,所以想要找個人才,著實難得!
朱元章也不得不承認,想要改變這么多官吏,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這一次罷黜二百多人,還只是個開胃小菜,連正餐都談不上。
接下來還要讓門下省多多考核百官。
而且不但要考試,還要教化培養(yǎng),沒錯,官員也是需要不斷提高的。
這些事情,自然還要交給張希孟,讓他負責。這樣一來,文官的教化也都落到了他的頭上,大家伙都不免要尊張希孟一聲張老師。
應天的變化,天翻地覆,堪稱劇烈。
而在數(shù)百里之外的蘇州,百姓們感覺到的就是另一番光景了。
一塊刻著黃道婆功績的石碑,送到了蘇州城,就放在離著作坊不遠的地方。
誰還敢說,女工出來干活,是張士誠進入蘇州之后才有的,那根本是胡說八道。至少在黃道婆活著的時候,就已經(jīng)聚集了許多家鄉(xiāng)女工,一起織布紡紗。
而且誰說女人干不好紡織行業(yè)的?黃道婆不但教授織布技術,還改進了織機,如今流行蘇州和松江的織機,就是以黃道婆改進的為基礎。
一面石碑,就破除了大部分的謠。
從皇宮來蘇州的采買,第一站就來了沉如蘭的作坊。
“不錯,確實不錯!你們的絲綢織的用心,不出意外,這一次必定入選御用織物!”
沉如蘭等人長長出口氣,這才道:“總算是能孝敬陛下,看看誰還敢說我們織的絲綢不干凈!”
這時候竟又有消息傳來,絲綢大戶仰家的綢緞作坊被查封了!
原來就是他們出錢,讓人寫文章,說女工有傷風化。有趣的是,他們家就是被手下女工告了……原來不許使用女工的意思,是你們不許用,我可以隨便用??!
樂文
_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