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理說皇太子的地位無人撼動,也不可能撼動。大家伙都朝著東宮使勁兒。如果不是有張希孟在,搶太子師的人都能擠破頭,文官武將,一個個無所不用其極。
可現在一看,這板上釘釘的事情,怎么也有了變數?。?
大家伙開始把目光放在了朱棣身上,結果很遺憾,除了一大堆的黑歷史之外,這位皇四子簡直一無是處。
捉弄老師,在奉天殿撒尿,就差把皇宮給點著了。
這么個頑劣的小東西,怎么跟懂事的皇太子比?。?
大家伙是百思不得其解,莫非咱們陛下腦子壞了?不喜歡好孩子,反而喜歡鬧騰的?
要不要讓自己孩子也紈绔一點,在應天街頭橫行,沒準還能引起天子注意?
也好簡在帝心!
應天人心浮動,想什么的都有,只是朱標卻管不了這些了,他正在參與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創(chuàng)新!
沒錯,就是張希孟親自主抓的,目前大明最大的科研攻堅項目……曬鹽!
這事張希孟早就跟胡大海說過,胡大海也確實做了。
代價就是老胡拉了足足三天肚子,那么壯的一個人,險些垮了。
原來曬鹽這個舉動吧,早就有了,很難說從什么時候開始,灶戶把海水引入鹽田,利用陽光蒸發(fā),待下面有晶體析出,就把上面濃縮之后的海水取走,用盤子煎,用鍋煮,這就是煮海為鹽。
是不是有點尷尬?
下面已經有鹽析出了,為什么不繼續(xù)蒸發(fā)?
這樣一來,不用鐵鍋,不用木柴,直接就能得到食鹽,豈不美哉?
張希孟這么想的結果就是胡大海拉了好幾天,險些丟了老命。
用海水直接曬出來的鹽雜質太多,衛(wèi)生條件不過關……經過反復試驗,選取干凈的海水,最后曬出來的鹽,也僅僅能喂牲口,人是根本別想了。
曬鹽的工藝關系到張希孟的通盤計劃,食鹽商行能不能成功,灶戶的問題能不能解決,全都看這一次創(chuàng)新了。
沒辦法,他只能親自上陣了。
經過了一番觀察,張希孟也弄明白了,灶戶將濃縮的海水運回家里,會靜置一段時間,讓雜質沉淀,他們把清澈的海水倒入鍋中,然后再大火燒煮。
這樣一來,雜質少了,又有高溫殺菌,水份蒸發(fā)……大部分有害的東西都能除去,生產出來的鹽,也就達到了人食用的標準。
所以說老百姓的智慧還是很了得的,許多做法,那也是有深意的。
張希孟反復推敲了一下,他決定先把食鹽曬出來,然后把曬出來的海鹽倒入清水,沖洗上面的雜質。
可是這么做之后,鹽又溶于水中,繼續(xù)用鍋煮嗎?
那不是脫褲子放屁嗎?
很顯然,已經有人用異樣的目光看著張希孟了。
就連宋廉都低聲念叨:“張相,便是孔夫子,也不能事事皆知的!”
這句話彷佛戳到了張希孟的痛處,孔夫子不行,咱行!
張希孟下了狠心,他把曬出來的粗鹽,重新用清水溶解……不就是要除去雜質嗎?
誰說一定要用鐵鍋煮的?
張希孟讓人取來了石子,粗砂,細沙……然后把這些東西,分層放在木桶之中,然后在下面開個孔。
將溶解之后的鹽水倒入木桶,層層過濾,出來的鹽水立刻清澈了許多。
張希孟依舊不滿意,又加入了一些木炭,吸附臟東西,然后再過濾。
足足折騰了五次之后,他才讓人用磚石搭建一個蒸發(fā)池。
這一次再把清澈的鹽水倒入其中,等待了時間過去。
漸漸的,兩三天之后,池子地下出現了結晶,隨后結晶越來越多,鋪滿了整個池底。
一夜風后,竟然得到了潔白如雪的食鹽!
那些有經驗的鹽工捏在手里,稍微嘗了嘗,就露出了笑容。
這鹽比他們弄得還好!
在另一邊,朱標已經撅著屁股,給他爹裝了滿滿一罐子……畢竟他也是跟著忙活來的。
朱標甚至打算請他爹幫忙,賜下御鹽之名,賣個好價錢!
------題外話------
那啥,不是小的更新晚了,是去買棒棒糖了……
樂文
_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