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然了,大明朝也沒好到哪里去……
最初外出領兵的就是總兵官,是由武將負責,出征為帥,歸朝為將,比如徐達,就是大明朝的第一位總兵官。
但明朝的畫風很快就改變了……總兵變成了常設武將,雖然品級很高,但已經(jīng)失去了指揮全局的資格,變成普通將領。
隨后就在武人頭上,設立文官總督。
總督不過癮,就設立經(jīng)略,督師……層層加碼,武將的地位被踩到了泥土里。
然后就出現(xiàn)了二品文官,先斬后奏一品武將的奇景。
因此在這里,張希孟覺得有必要把武將的事情提出來。
需要幾個省一起應對的事情,有打仗,有治水,有疏通運河等等……這些事情,專門派遣重臣,專人專責即刻,尤其是打仗,必須武將總兵負責,文臣只能輔助,無論如何,也不許侵奪武將的權柄。
軍國大事,馬虎不得。
朱元璋很快點頭,“張先生所提十分有理。咱在這里說明白了,重新劃定行省,以布政使和按察使治理地方百姓。以后宰相尚書致仕,不許外調(diào),只準回鄉(xiāng)養(yǎng)老?!?
老朱這一句話,等于斷絕了高官們到地方上為所欲為的機會。
一位官員,走到了尚書,宰相一級,基本上就只剩下致仕回鄉(xiāng)一條路,眾人也沒有什么好說的,只能默默忍受。
楊憲苦心籌劃的方案,開了個頭,就折戟沉沙了。
但是他提出的方案,倒是給接下來的議論,提供了借鑒。
胡惟庸站出來,他提出的建議是可以改路為省,但是考慮到政務繁雜,各地風俗迥異,胡惟庸覺得可以在河北東路河北西路的基礎上,再增設燕山行省,大同行省,山東之地,拆成四個省,淮西濠州拿出來,單獨設立中都,然后再把淮東等地化成三個省……
他這套設想提出來,還沒等張希孟說話,汪廣洋直接不干了。
“胡尚書,你如此分割行省,地方破碎零散,如同一盤散沙爛泥,又如何能扛得起朝廷重擔?你這是拿國事當成兒戲!”
胡惟庸呵呵笑道:“汪尚書講得好,若是地方行省,能扛得起朝廷重擔,還要朝廷干什么?還不如直接自立算了!”
“你胡說八道!”汪廣洋急著駁斥。
可是另一邊刑部周禎,工部單安仁竟然都站出來,贊同胡惟庸的看法,而且單安仁還不無惡意道:“汪天官是從中原起家,莫非不愿意瓜分河南江北行省,是給自己留退路不成?”
汪廣洋的臉色瞬間一變,他自然有這個想法,現(xiàn)在河南江北行省,他的門生故吏很多。
加上他又掌握吏部,最近已經(jīng)安插了不少人。
一旦拆分河南江北行省,他的勢力就要被打散。本來汪廣洋也是有心取代李善長的,但是失去了對中原的掌控,他就剩下吏部天官的名頭,談不上什么優(yōu)勢了。
可汪廣洋也忽略了他這個位置的惹眼遭恨,楊憲在提議遭到失敗之后,竟然也掉頭攻擊汪廣洋,讓他迅速陷入了四面圍攻之中,難以招架。
很快汪廣洋敗下陣來,劃分行省的大勢,不可阻擋!
汪廣洋也不是白癡,他被圍攻,張希孟一句話都沒說,另外羅復仁,毛貴也都沒有開口。而且宋濂、劉基、姚廣孝,這些門下省官吏也都沒出幫他,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嗎?
汪廣洋只能退而求其次,急忙道:“即便要劃分行省,也不能肆無忌憚,分割的那么細碎!不然的話,設置布政使就沒有了用處,還不如讓知府來做事更方便!”
他的反擊還是有用的,朱升突然開口,作為第三位有座位的老臣,他的意見還是很重要的。
“陛下,省不宜過大,也不可過小,臣以為當下應天單獨拿出來,江浙行省,可以把浙江和福建拆分出來,作為兩個行省!”
朱升這一句話,等于直接越過了爭論,進入了具體內(nèi)容階段。
短暫沉默之后,眾人相繼提出建議。
很顯然,從大庾嶺分界,恢復廣東行省,有廣東就有廣西。
這一刀切下去,江西損失有些慘重,因此干脆又從原來的江浙行省分出一部分,把鄱陽湖以東,包括景德鎮(zhèn)在內(nèi),劃給了江西。
切這一刀的目的也很顯然,畢竟從珠江到贛江,整個一條黃金水道,全都捏在江西一省,實在是不合適,必須一分為二。
但是接下來的問題就有點麻煩了,原本的江浙行省,還剩下徽州、池州、太平、寧國等地,還包括蘇松常鎮(zhèn)四府。
這些地方在江南一字排開,宛如一條玉帶,全都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。
有人提議蘇松常鎮(zhèn)四府財稅豐厚,可以單獨設立一省。也有人覺得可以將這些地方,悉數(shù)歸于應天,稱南直隸。
就在一片爭吵之中,張希孟緩緩道:“或可以成立淮西,淮東兩省,讓這兩省地跨長江,兼顧南北,也好互通有無,貧富相濟!”
_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