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四丫要上初一了,學校也早就聯(lián)系好。
傅五娃雖然比傅四丫大上兩歲,但因為他也只是小學畢業(yè),所以這次是和傅四丫一起上初一。
兄妹兩個一起上學,還分到了一個班里,能夠彼此照應(yīng)。
開學這天,蘇軟軟把四胞胎交給了王毛妮和傅春山,自己則是和傅聞璟一起,去送傅四丫和傅五娃上學。
臨出門的時候,傅四娃也跑了過來。
七叔,七嬸,我想和你們一起去。
話說出口,傅四娃臉上多了些不好意思。
我不是不相信你們,我就是……
看著傅四娃著急忙慌的要解釋,蘇軟軟對著他笑了笑,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。
你是他們的大哥,他們今天剛到一個新學校,你想送他們過去,看看他們的班級怎么樣,這我都明白,走吧,一起去。
蘇軟軟一番話說完,傅四娃笑著連連點頭,對,對對,還是七嬸你聰明,我就是這么想的。
一旁的傅四丫和傅五娃看到傅四娃這樣,都抿嘴笑了起來。
傅四娃作為他們的大哥,很多時候都表現(xiàn)的十分的成熟穩(wěn)重,一點都不像他這個年紀的少年。
像是現(xiàn)在這樣有些慌亂,又有些窘迫的模樣,反倒讓兩人覺得更加真實的一些。
初中距離軍區(qū)大院兒比較遠,在公社那邊。
這個時候的學校普遍比較少,有很多家庭都不讓孩子去上學,學校建造的多了也沒人去。
像是小學這些,生產(chǎn)大隊里可以自己辦,但是初中一般就只有公社才有。
而高中,就連公社里都不一定有,要去縣里才行。
從大院兒到公社的距離就不近,坐公交車也要二三十分鐘。
王毛妮他們的新院子,距離最近的公交站牌,也要走上十多分鐘,坐車去公社更是要四五十分鐘。
這個距離,實在不適合每天上下學。
所以在一家人一起研究了之后,還是決定讓傅四丫和傅五娃住校。
在這個年代,上初中住校是很普遍的情況。
當初原主上初中的時候,也是住校的。
傅四丫和傅五娃兩個人的年紀都不算小,尤其是傅五娃的年紀,正常該上初中的年紀又大上一些。
再加上兩個人從小就懂事,家里家外的活都沒少做,就算是住了校也能照顧好自己,并不讓人擔心。
今天是開學第一天,但開了學就要上課,肯定是沒有辦法回來了,因此兩人直接就收拾好了行李。
在這個年代還沒有帶輪子的行李箱,很多人拿個布袋子,就把自己的行李給裝了。
傅春山特意用藤條給兩個人編了箱子,讓兩人用來裝行李。
藤箱并不算很大,就算裝滿了行,兩個人也能夠提得動,比布袋子要方便一些。
除了兩個人裝行李的藤箱之外,另外還有兩個口袋,里面裝的是糧食。
沒錯,在這個年代住校,是要自己帶糧食的。
帶了糧食,交給學校的食堂,食堂就會發(fā)特制的糧票給他們。
每次吃飯的時候,用糧票就可以買飯。
按照蘇軟軟的理解,這也算是一種另類的飯卡了。
兩個人都十多歲,正是長身體的時候,也正是飯量大的時候。
蘇軟軟給兩人準備了不少的糧食,足夠他們一天三頓飯,每頓都吃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