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拼音是漢字注音拉丁化的一種形式,在拼音推廣以前,一個人窮經(jīng)皓首也不能認識所有字。
春秋戰(zhàn)國到秦漢,人們普遍采用直音法,用一個同音字來給另一個字注音,所以許多古文都出現(xiàn)了通假字。到了東漢末年,逐漸形成反切注音,也就是利用每個漢字一個音節(jié),而每一個音節(jié)都可以分成聲母、韻母和聲調(diào)三個部分的特性,通過分析聲、韻、調(diào),用兩個漢字來注音。
沈溪引入拼音,相比于以上兩種方法,那就簡單太多了,只需要熟記26個字母,然后分成聲母、韻母,再輔以聲調(diào),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識字。
沈溪決定還是先教兩個小蘿莉學習拼音,然后再學《千字文》,這樣要是后面有不認識的字,完全可以拿拼音來代替。
“把這二十四個字母記住,多寫幾遍,后面我會考試,考得好的話有獎勵,要是考得不好,那就要罰,不許玩不說,還得多寫幾遍,直到完全記熟為止?!?
就在沈溪給兩個小蘿莉上課的時候,在后院打掃衛(wèi)生的寧兒有些漫不經(jīng)心,看樣子她也在默記沈溪教的內(nèi)容。
沈溪早就發(fā)現(xiàn)寧兒其實很有心機,她平日里的工作就是洗衣服、掃地和做飯,同時帶陸曦兒,這讓她比秀兒和小玉有更多的時間學習,每次沈溪上課她就變成了旁聽生。
林黛和陸曦兒趴在小桌上默寫字母,沈溪也在寫,他要趁著開學之前,把他要教給兩個小蘿莉的內(nèi)容全都編纂成課本,以便他在學塾的時候,兩個小蘿莉也可以自學。等他回來后再把不懂的教給她們,這樣就可以做到不浪費時間。
沈溪先把《字母表》整理好,然后便全文默寫《千字文》。
在撰寫的同時,他給所有字都標注了拼音,為了跟鄉(xiāng)音有所區(qū)別,沈溪用了北方官話和客家話兩種不同的拼音注音。
沈溪撰寫完《千字文》后,又開始默寫《三字經(jīng)》,最后是《百家姓》。
等把“三百千”都默寫完,他覺得還需要一本更為通俗有效的“進階課本”,讓林黛和陸曦兒讀書有連續(xù)性。
思來想去,沈溪覺得《幼學瓊林》非常合適。
《幼學瓊林》乃是明末西昌人程允升所著,清嘉慶年間由鄒圣脈做了一些補充,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,容易誦讀,便于記憶。
更重要的是,這書內(nèi)容廣博、包羅萬象,通過它既可掌握成語典故,又可了解中國古代的著名人物、天文地理、典章制度、風俗禮儀、生老病死、婚喪嫁娶、鳥獸花木、朝廷文武、飲食器用、宮室珍寶、文事科第、釋道鬼神等諸多方面的內(nèi)容。筆趣庫
書中還有許多警句、格,只要將其傳授給林黛和陸曦兒,那兩個小蘿莉在讀書寫字的同時也能學到處世之道,對這個世界有更為清晰的認知,有利于她們成長。
沈溪說做就做,兩天時間,他就把《幼學瓊林》編著好,這比《三字經(jīng)》、《千字文》和《百家姓》加起來字數(shù)還要多。
沈溪為求簡單,刪減了一些不太常涉及的民俗,同時將一些字簡化。就算這樣,兩天下來他也累壞了,畢竟需要一張紙一張紙寫好,還要排好頁碼并裝訂成冊,最終一式兩本,一本給了林黛,一本給了陸曦兒。
沈溪把兩本書交給兩個小蘿莉時,特別交待讓她們好好保管,畢竟他沒那么多精力,最好能在兩個小蘿莉學會之前,課本別用爛了,但看那紙張的質量,似乎這個要求有些難度。
陸曦兒領到書,高高興興捧著進屋,誰想剛進屋門就摔了一跤,不但渾身臟兮兮的,連書冊也掉在地上染上了塵土。
沈溪看到這一幕搖頭苦笑,感覺自己枉費心機。
一個小姑娘家,哪里知道愛惜東西?從陸曦兒每天干干凈凈起床,到了晚上渾身上下絕對是臟兮兮的就能看出,這個缺乏父愛的小蘿莉平日里更喜歡的是玩耍,甚至連讀書也被她當作是游戲的一部分。.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