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刻的張承天,幾乎就混成了張希孟和朱元璋之間的傳聲筒,這兩位要商討重要的國政,要么張希孟去宮里,要么老朱就來張家。
一旦沒啥事,張希孟在家里修書帶孩子,老朱在城外種田帶孫子。
這時候張承天就需要來回穿梭,傳遞消息。就比如向外開拓,首先要種甘蔗榨糖,這就是張希孟的主張。
說個笑話啊……對外殖民也會虧錢的。
沒錯,你以為對外攻伐,開疆拓土,逼著別人給你干活,是個很賺錢的生意,其實不是的。
首先組織生產(chǎn),就是個非常消耗成本的事情。
生產(chǎn)出來,還要進行儲存,運輸,銷售……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都要消耗巨大的財富。
就比如說朱棣,他怎么欠了那么多錢?
還不都是搞前期投入了!
種田,伐木,養(yǎng)羊,呢絨……這些非常賺錢的行業(yè),都不足以彌補虧空。要不是大明確實缺少這些東西,不開發(fā)不行,朱棣都能輸光褲子。
而這些看起來很賺錢的行業(yè),都不足以填補虧空,那向外開拓,還有什么是真正賺錢的?
搶劫嗎?
或許吧,不過搶劫也要運氣,對方反抗不能太強烈,而且還要確實有錢,不然你去搶劫,人家那么可憐,一把鼻涕一把淚,最后自己還扔給元寶給人家,那可虧大了。
所幸,在這個世上,真有一個凌駕于搶劫的行業(yè),是十足的暴利。
那就是榨糖!
放在后世,人們或許覺得糖算不得什么,幾塊錢一斤,到處都是。人們甚至覺得糖是不健康的東西,吃的喝的,還要標榜無糖。
可是在當下,糖可不一樣。
像中原之地,百姓還算聰明,能鼓搗麥芽糖,做成零食,滿足需要。
可是放眼天下,大多數(shù)的地方,當真只有貴族人上人,才能偶爾吃到一點蜜糖。
他們甚至把糖看成萬能的寶貝,伱不舒服了,肚子疼,給你一碗糖水,喝下午茶的時候,別人往碗里放一勺糖,你能放三勺……不用懷疑,你就是貴族當中的貴族,老倫敦正米字旗,老巴黎正白旗,老柏林正黑旗的貴族,都要跪在你的腳下,管你叫大哥。
當然了,大食、波斯這些地方,也好不到哪里去,看看他們的點心,用多少糖就知道了。
總體而,還真就是中原之地,物阜民豐,對待糖沒有那么瘋癲。
但也就僅此而已了。
朱英靠著在嶺南榨糖,不光支援了朝廷幾百萬貫軍費,還順利拿下了云南,把地盤越弄越大,都快趕上朱棣了,背后最大的財源,也是蔗糖。
所以歸結起來,糖幾乎是人們吃飽之后,最喜歡花錢地方……柴米油鹽醬醋茶,第八樣必需品,絕對就是糖!
還有一點,大多數(shù)的大明百姓,都會種植糧食……至于食鹽,由于是必需品,沒有鹽吃,人就沒有力氣,身體就會出問題。
所以這倆東西,都不能太過追求利潤,要讓所有人吃得飽飯,買得起鹽。
但是到了蔗糖這塊,那對不起了,你吃不起,那就別吃,買不起就別買。
反正不吃糖,也不會怎么樣。
至于能吃得起的,那就乖乖給大明貢獻稅收就是了。
“歸結起來,糖得需求量大,市場廣闊,利潤豐厚……對外開拓,除了金銀之外,糖幾乎是首選,很難有更賺錢的生意了。”
張希孟向張承天講解,“如果陛下能從蔗糖開始,確實是很好的選擇?!?
張承天低著頭,想了想,不解道:“父親,你把糖說得那么神,朱英叔叔那里,倒也是賺錢,但遠遠沒有到你說的境界,這是怎么回事?”
張希孟哼了一聲,“還能怎么回事!糖雖然好,但是榨糖實在是太苦了,需要投入海量的勞力,而且?guī)X南的氣候也不是完全適合種甘蔗,比嶺南好的地方,還有不少?!?
張承天來了興趣,“爹,那你說什么地方最適合種甘蔗?”
張希孟笑道:“這地方顯然不能太大,最好是個島嶼……因為島嶼很容易控制,把勞力扔進去,他們跑不掉。還有呢,這地方要濕熱,氣候條件合適,方便蔗糖生長……如果能找到這么一個合適的地方,一座區(qū)區(qū)島嶼,就能頂?shù)蒙蠋讉€省的產(chǎn)出,十足的寶藏島嶼,大明天子的掌上明珠??!”
張承天認真聽完,總算明白了老爹的意思。
“這事大缺大德,還是要朱棣去干,我是不會碰的。我要找到更賺錢的營生才行!”
張希孟翻了翻眼皮,“你小子能找到更賺錢的生意?”
張承天一笑,“事在人為……爹,您說要是孩兒找到了,您老人家有沒有什么獎賞?”
“獎賞?我賞你去收甘蔗!”張希孟不客氣道:“你小子還是干點正事,不要以為考了第一名,就可以懈怠,懂嗎?”
張承天一怔,連忙答應。他很高興,其實老爹對自己的成績,也是很在乎的。
放心,既然考了一次,就有第二次,到了咱們張家手里的東西,我是無論如何,也不會讓出去的。
這點您老放心。
至于接下來的事情,尤其是賺錢,我肯定也要找出一條路,一定能賺錢,還能讓老爹目瞪口呆,瞧著吧,我張承天必定青出于藍而勝于藍!
這小子趁著放假,走街串巷,不放過任何的蛛絲馬跡。